《采芡》
时间: 2025-04-27 21:4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芡
梅尧臣
猬毛苍苍磔不死,
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
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
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
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
堂上狼藉无由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采集水芡的场景。诗中提到苍苍的猬毛,象征着一片荒凉;铜盘屹立,钉头如生。吴地的鸡在争斗,鲜红的头巾被撕碎,海蚌中的珍珠被挖掘出来,闪耀着光芒。磨沙洗水,莩壳滑腻,斫桂煮釜,风中传来波涛声。像贝壳一样的牙齿咀嚼着明月的清辉,曼倩却不再因饥饿而鸣叫。无论一斛的水芡是贵是贱,堂上已是一片狼藉,无法行走。
注释:
- 猬毛: 指野生动物的毛,象征荒凉。
- 铜盘: 形容器,象征着采集的工具。
- 吴鸡: 指吴地的鸡,常用来形容吴地的风俗。
- 绛帻: 鲜红色的头巾。
- 海蚌: 海中的贝类,象征珍贵的东西。
- 磨沙: 磨砂,洗涤的过程。
- 曼倩: 指美丽的女子,通常用作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著称,是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反映了梅尧臣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简单美好的事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在自然中采集水芡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采芡》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诗,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水边世界。诗的开头用“猬毛苍苍”描绘出一幅苍凉的图景,随后转入铜盘与钉头的意象,体现了采集的工具和过程。诗中吴鸡斗败的细节,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而“海蚌抉出真珠明”则象征着在辛勤劳动中收获到的珍贵成果。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句式对仗工整,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诗歌技巧。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物质财富的相对性,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与宁静。这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使得《采芡》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猬毛苍苍磔不死: 形容荒芜的环境,暗示着生命的顽强。
- 铜盘矗矗钉头生: 形象地表现出工具的坚固与使用的频繁。
- 吴鸡斗败绛帻碎: 生活中的竞争与冲突,细致入微。
- 海蚌抉出真珠明: 劳动的成果,象征着美好的收获。
- 磨沙漉水莩壳滑: 体现了采集的细致过程。
- 斫桂煮釜风波声: 描写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出生活的气息。
- 齿如编贝嚼明月: 诗意的想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曼倩不复饥肠鸣: 暗示了满足与宁静。
- 莫论一斛贵与贱: 提出对物质的反思。
- 堂上狼藉无由行: 生活的混乱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齿如编贝”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 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采集水芡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物质财富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满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猬毛: 荒凉与生命的象征。
- 铜盘: 采集的工具,象征劳动。
- 海蚌与珍珠: 劳动的成果与美。
- 明月: 纯洁与美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鸡斗败绛帻碎”中的“绛帻”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蓝色
- C) 绿色
-
“海蚌抉出真珠明”中的“真珠”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劳动的成果
- C) 生活的烦恼
-
诗中提到的“堂上狼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富裕
- B) 无奈
- C) 喜悦
答案:
- A) 红色
- B) 劳动的成果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采芡》都展现了自然生活的美,但《山居秋暝》更侧重于宁静与孤独的情感,而《采芡》则强调劳动与收获的喜悦。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