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泉州周尚书
仲并 〔宋代〕
得誉今铨莞,飞声自谏垣。
久和蒙帝可,不敢丧吾存。
切切道涂喜,勤勤指顾言。
我公今气貌,犹是旧攀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尚书的赞美和祝福。他在官场上得到的声誉和赞誉,犹如飞扬的声音响彻于谏言之中。他在与皇帝的交往中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不敢忘却自己的本分。诗中充满了对他热心帮助他人的赞赏,强调了他忠诚与责任感。最后,诗人感慨周尚书如今的气质和风采,依然如昔日攀辕之时。
注释
- 得誉:获得声誉、赞誉。
- 铨莞:铨,指的是官职的选拔;莞,指的是轻柔的风,这里比喻温和的态度。
- 飞声:形容谏言的声音高远奔放。
- 蒙帝:蒙,指的是得到;帝,指的是皇帝。
- 丧吾存:失去自我、忘却本分。
- 道涂:道路,指前途,涌现出的希望与喜悦。
- 气貌:气质与外貌。
- 攀辕:攀爬车辕,古时比喻为官者的身份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生活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曾任职于多个地方,深受同僚和民众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周尚书赴泉州任职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周尚书在朝廷中受到重视,诗人借此机会赞美其德行和才能,展现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泉州周尚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尚书的高雅气质和品德修养。开头两句通过“得誉”“飞声”展现周尚书在朝廷中的声望,暗示着他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接下来的“久和蒙帝可”则突出他与皇帝之间良好的关系,表现出他在处理事务时的谨慎与智慧。诗人对周尚书的赞美自然流畅,使人感受到他真挚的友情。后半部分“切切道涂喜,勤勤指顾言”则强调了周尚书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表达了对其德行的认可与钦佩。最后一句“我公今气貌,犹是旧攀辕”则流露了对周尚书未变的气质与风范的怀念,既是祝福也是不舍,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深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誉今铨莞:如今在朝廷中获得了声誉,态度依然温和。
- 飞声自谏垣:谏言的声音犹如飞扬,传递着忠诚和直言。
- 久和蒙帝可:与皇帝的关系长久而融洽。
- 不敢丧吾存:始终保持本分,谨慎行事。
- 切切道涂喜:对未来的前途充满期待与欢喜。
- 勤勤指顾言:常常给予他人指引和帮助。
- 我公今气貌:如今的气质与风采依然如故。
- 犹是旧攀辕:怀念昔日的攀辕情景,感慨时光荏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得誉今铨莞,飞声自谏垣”,展现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将周尚书的声誉与飞声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重复“勤勤”“切切”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周尚书的品德与才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展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声:象征着自由与高远,代表周尚书的高尚品德。
- 道涂:象征未来的道路与前途,代表希望和美好。
- 攀辕:象征过去的友谊与共同奋斗的时光,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得誉今铨莞”的意思是: A. 失去声誉
B. 获得声誉
C. 受到批评
D. 受到赞美 -
“切切道涂喜”的意思是: A. 对未来感到失落
B. 对未来充满希望
C. 对工作感到厌倦
D. 对朋友感到失望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
B. 对官场的厌恶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送友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友情,而《送泉州周尚书》则通过对周尚书的赞美体现对朋友品德的钦佩。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景物烘托,后者则强调人物形象与德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仲并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