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13:27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

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
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众人相聚的地方,虽无言语,心意已然倾向。
我正厌倦粗糙的生活,而你却愿意踏上归途。
短小的船桨随着傍晚的归程起航,长亭似乎又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回头时听见羌笛的悠扬,轻轻的旋律唤醒了心中的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稠众:人多、聚集的意思。
  • :倾向、倾心。
  • 藜藿:指粗糙的食物,象征贫苦的生活。
  • 柴荆:柴草和荆条,象征生活的艰辛。
  • 短棹:短小的桨。
  • 羌管:羌族的乐器,音色悠扬,常用来表达思乡情。

典故解析:
羌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常与离愁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少有名气,作品多以抒怀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持国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而细腻。首句“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道出在众人面前虽无言语,心中却已倾向友人的离去。接下来的“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则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厌倦与对归乡的羡慕,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短棹的归程在长亭的映衬下,似乎更显得离别的沉重与悲伤。最后一句“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则通过音乐的力量唤醒了心中的愁绪,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感伤的气氛。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友情和离愁,深刻表达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聚集的人群中,虽然无言,但心意已然倾向离别。
  •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我对贫苦的生活感到厌倦,而你却愿意踏上归途。
  •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短小的船桨在傍晚起航,长亭似乎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 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回头时听见羌笛的悠扬,轻轻的旋律唤醒了心中的愁绪。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的“相从地”和“意已倾”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藜藿”象征艰苦的生活,以突出对归乡的向往。
  • 拟人:羌管的声音“拍拍”唤醒愁绪,赋予音乐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现了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稠众:人群,象征友情的聚集。
  • 藜藿:艰辛的生活,象征诗人的人生状态。
  • 短棹:短暂的归程,象征离别的迅速。
  • 羌管:音乐,象征思乡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管”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2. 诗人对“藜藿”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3.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乡愁
    B. 欢聚
    C.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描写了离别,但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对未来的展望;而仲并的《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生活的反思,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