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郎中挽歌二首》

时间: 2025-01-26 00:49:06

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

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

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

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 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 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 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臧郎中的追思与惋惜。诗人感叹他承接了前人的功业,才华在圣明的时代得以展现;在朝廷中有着良好的声誉,治理国家的行为成为了官吏的榜样。朋友和同僚们都对他赞誉有加,百姓们也常常怀念他。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却早早离世,未能将自己的志向和事业完全施展。

注释

  • 积庆:指积累的功德和荣耀。
  • 承前烈:承接前人的事业和声望。
  • 践扬朝有籍:在朝廷中有良好的记录和名声。
  • 治行:指治理国家的行为。
  • 吏为师:官吏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 黎民:指百姓。
  • 惜哉:感到惋惜。
  • 违世:离开人世。
  • 志业未全施: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和事业。

典故解析

  • 前烈:古代常用来指代先贤或先人所取得的成就。
  • 治行:在古代,治国理政的行为被视为官员的重要职责,往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注重治国理政,是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追悼臧郎中的时刻,表达了对他短暂生命和未能完成事业的惋惜。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和对逝去朋友的追忆之情。

诗歌鉴赏

《臧郎中挽歌二首》作为司马光的挽诗,不仅体现了对已故朋友的哀悼之情,更展现了对理想与事业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用“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表达了臧郎中在生前所积累的功德与才华,他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对社会的贡献。接着,诗人提到臧郎中在朝廷中的良好声誉以及他作为治国理政的榜样,显示了他在官场的影响力。

“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展现了他在同僚和百姓心中的地位,反映了他不仅仅是一个官员,更是一个受到广泛尊重的人物。然而,结尾的“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臧郎中早逝的惋惜,未能实现其伟大理想的遗憾。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个人的哀悼,也是对社会发展与理想未能完全实现的深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积庆承前烈”:表明臧郎中继承了前人的功德与荣耀,表现了对其成就的赞美。
  • 第二句 “呈才会圣时”:意指在明君的时代,他的才华得以展现,反映出历史的机遇。
  • 第三、四句:“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官场的声望,作为模范官员的角色。
  • 五、六句:“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则展现了他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百姓的怀念。
  • 最后两句:“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其早逝的惋惜与未竟事业的遗憾。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有力。例如“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中的对仗使得意象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臧郎中生平的回顾与追思,表达了对有志之士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反映了士人对于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逝去友人的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荣耀与功德。
  • :象征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
  • 黎民:象征着社会大众与民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积庆”是指什么? A. 个人的荣耀
    B. 积累的功德
    C. 先人的成就
    答案:B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欢庆
    B. 悲伤与惋惜
    C. 愤怒
    答案:B

  3. “惜哉违世早”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朋友的欣赏
    B. 对早逝的惋惜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臧郎中挽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比较,探讨两首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的异同。李白的作品强调了对历史的追思,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责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