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

时间: 2025-01-27 03:36:59

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

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

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
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
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

白话文翻译:

我走到禅榻旁,凉风逼近蒲团。
花雨在屋檐下纷乱,茶烟在竹下孤独。
闲暇时携带画卷,静坐对着香罐。
来到这里忽然一天就过去,浮生中一切事务都无关紧要。

注释:

  • 禅榻:指僧人或修行者坐的床榻。
  • 团蒲:蒲团,是一种坐垫,通常用草编织而成。
  • 花雨:形容花瓣随雨飘落,景象美丽而略显凌乱。
  • 茶烟:指泡茶时蒸腾的烟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香罏:装香料的小罐,表示宁静和修身养性。
  • 浮生:形容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无常。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禅宗文化的体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浮生”一词则常见于古代文学中,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华横溢,被誉为“苏东坡”。他在政治上多次遭受贬谪,但依然保持豁达的心态,创作了大量诗文。

创作背景: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是苏轼在闲暇时写的作品,描绘了他在雨中静坐于天竺寺的心境,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诗的开头,以“步来禅榻畔”入手,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凉气逼团蒲”,则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读者对这个场景的感知。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花雨的纷乱与茶烟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复杂与深邃。此时的他,虽身处纷乱的自然之中,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接下来的“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诗人用“画卷”和“香罏”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他在闲暇中追求艺术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人生如浮云,万事皆无常,唯有此时此刻的宁静是值得珍惜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感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来禅榻畔:诗人走到禅榻旁边,暗示他对禅宗的向往。
  2. 凉气逼团蒲:凉风扑面而来,增强了自然的清新感。
  3. 花雨檐前乱:花瓣在雨中纷飞,暗喻生活的无常。
  4. 茶烟竹下孤:茶烟袅绕,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
  5. 乘闲携画卷:在闲暇时光中,诗人带着画卷,表现了他的文人气质。
  6. 习静对香罏:与香罐相对静坐,传达出一种修身养性的心态。
  7. 到此忽终日:时间在此刻悄然流逝,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8. 浮生一事无:对人生的思考,万事皆无,唯有此刻的宁静最为珍贵。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花雨”与“茶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显诗人内心的宁静。
  • 意象:通过“禅榻”、“茶烟”、“香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繁忙与纷扰的生活中,内心的宁静与对当下的珍惜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禅榻: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2. 团蒲:代表舒适和放松。
  3. 花雨:象征美丽与无常。
  4. 茶烟:代表宁静的时光。
  5. 香罏:象征修身养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凉气逼团蒲”中的“凉气”表示什么?

    • A. 温暖的风
    • B. 清新的凉风
    • C. 烟雾
  2. 诗人提到的“浮生”是指什么?

    • A. 永恒的生命
    • B. 短暂的人生
    • C. 无忧的生活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 A. 忧郁
    • B. 反思与珍惜
    • C. 疲惫与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苏轼《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王维《竹里馆》: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苏轼侧重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