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题外冈荷锄图,寄刘啸秋》

时间: 2025-04-28 08:00:24

种豆勤勤悟昨非。

称身初觉短衣宜。

沉疴十年欣去体。

秋至。

好音遥寄雁南飞。

问我生涯何所似。

犹是。

寒儒风味故人知。

不望轻裘娱晚岁。

经洗。

青毡旧制倘相贻。

意思解释

定风波 题外冈荷锄图,寄刘啸秋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原文展示:

种豆勤勤悟昨非。称身初觉短衣宜。沉疴十年欣去体。秋至。好音遥寄雁南飞。问我生涯何所似。犹是。寒儒风味故人知。不望轻裘娱晚岁。经洗。青毡旧制倘相贻。

白话文翻译:

我勤奋地种豆,终于明白了以前的错误。如今身上穿的短衣正合适。经过十年的重病,我欣然摆脱了病痛的束缚。秋天来了,好的音信遥寄给南飞的大雁。问我现在的生活像什么,依然是那寒儒的风味,故人都能明白。我不期待轻便的衣裳来享受晚年,经过洗涤,旧时的青毡若能相赠便好。

注释:

  • 种豆:指种植豆类,象征劳动和生活的朴实。
  • 沉疴:重病,指作者在十年中的身体状况。
  • 秋至: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成熟的思考。
  • 寒儒:指身处寒微的读书人,体现出作者的文化身份。
  • 轻裘:轻便的衣物,象征奢华与享受。

典故解析:

  • 雁南飞:指大雁在秋季南迁的自然现象,象征着思乡和离别的情感。
  • 青毡:古代的一种粗布,象征着朴实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0-1949),字季龙,号白云,江苏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受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龙榆生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经过十年的沉疴,他对人生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整首诗展现了龙榆生对于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前两句通过“种豆勤勤”与“短衣宜”的对比,强调勤劳和适应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自我觉醒的态度。接下来的“沉疴十年欣去体”,则是对过往艰辛的总结,折射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健康的渴望。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成熟与收获,诗人通过“好音遥寄雁南飞”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最后两联中,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拒绝,“不望轻裘娱晚岁”展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知己的珍惜。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种豆勤勤悟昨非:勤劳耕作,明白了过去的错误。
  2. 称身初觉短衣宜: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穿着的合适。
  3. 沉疴十年欣去体:经历十年的重病,如今终于恢复健康。
  4. 秋至:象征着成熟与时间的流逝。
  5. 好音遥寄雁南飞:传递思念与祝福。
  6. 问我生涯何所似:在反思自己的生活。
  7. 犹是寒儒风味故人知:依然保持读书人的清寒气质,故人能够理解。
  8. 不望轻裘娱晚岁:不追求奢华的生活。
  9. 经洗青毡旧制倘相贻:希望能有旧时的青毡作为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状态与衣物相联系,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回顾,对健康的珍惜,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根基。
  • :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 寒儒:代表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沉疴”指的是什么?

    • A. 轻松的生活
    • B. 过往的病痛
    • C. 读书的快乐
    • D. 旅行的经历
  2.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衣物?

    • A. 奢华的轻裘
    • B. 旧制的青毡
    • C. 新式的长袍
    • D. 传统的汉服
  3. 诗中提到的“好音”指的是什么?

    • A. 读书的声音
    • B. 朋友的音信
    • C. 秋天的歌声
    • D. 自然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定风波》: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而《定风波》则展现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龙榆生诗文集》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