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7:23

漏声宵永,钟声晓动,一枕愁鬟低拥。

楚天云雨杳无踪,算未有、佳期入梦。

花僝柳僽,燕欺莺弄,寄语那人珍重。

绣衾两两覆鸳鸯,怕此夜、霜花欲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二首 其二》
作者: 蒋敦复 〔清代〕

漏声宵永,钟声晓动,一枕愁鬟低拥。
楚天云雨杳无踪,算未有佳期入梦。
花僝柳僽,燕欺莺弄,寄语那人珍重。
绣衾两两覆鸳鸯,怕此夜霜花欲冻。


白话文翻译:

深夜里漏水声不断,清晨的钟声轻轻响起,我在愁苦中低垂着头,像是紧抱着一枕愁绪。楚地的天空中云雨渺茫无踪,看来美好的佳期还未曾进入我的梦中。花柳摇曳,燕子和黄莺嬉戏,我想向那个人传达珍重的祝福。绣衾对覆着鸳鸯,唯恐这个夜晚的霜花会把它们冻坏。


注释:

  • 漏声:指漏水的声音,象征时间的流逝。
  • 钟声:清晨的钟声,标志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愁鬟:愁苦的发髻,表现出内心的忧愁。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常用于描写南方的景色。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刻。
  • 绣衾:绣有花纹的被褥,象征温暖和爱情。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常用以象征爱情。

典故解析:

  • 鹊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期盼。
  • 霜花:指初秋时节的霜,寓意着即将到来的寒冷,暗示爱情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在清代,士人常常面临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尤其是在节令如七夕期间,诗人常以此为题材,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夜的思念场景,诗人通过描写漏水声和钟声,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开头的“漏声宵永,钟声晓动”形成了对比,深夜的孤寂与清晨的来临,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楚天的云雨和美好佳期的渺茫,暗示着爱情的无望与梦中的幻影。

中间部分提及“花僝柳僽,燕欺莺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美好。然而,结尾处的“怕此夜霜花欲冻”则带来了紧迫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脆弱,暗示着爱情面临的考验与不确定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恋人间的思念与期盼,也引发了对爱情脆弱性的深思,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漏声宵永,钟声晓动:夜晚的漏水声持久而清晰,清晨的钟声开始响起,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夜晚。
  2. 一枕愁鬟低拥:在愁苦中,我低着头,仿佛紧抱着一枕愁绪。
  3. 楚天云雨杳无踪:楚地的天空中云雨渺茫无踪,象征着思念的遥不可及。
  4. 算未有佳期入梦:看来美好的相聚时刻还没有到来,暗示着对爱情的期待。
  5. 花僝柳僽,燕欺莺弄:花柳摇曳,燕子和黄莺在嬉戏,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带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6. 寄语那人珍重:想向那个人传达珍重的祝福,表达思念之情。
  7. 绣衾两两覆鸳鸯:绣褥上覆盖着成双的鸳鸯,象征着爱情的温暖。
  8. 怕此夜霜花欲冻:唯恐这个夜晚的霜花会冻坏鸳鸯,表现出对爱情脆弱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低垂的头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漏声宵永”与“钟声晓动”,形成优美的对仗。
  • 拟人:将燕子和黄莺赋予人性,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忧虑,体现了人们在爱情中常有的期待与无奈。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深刻展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2. 钟声:意味着新一天的开始,也暗示着希望。
  3. 云雨:代表爱情的渺茫与不确定。
  4. 鸳鸯:象征着美好爱情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漏声和钟声分别象征什么?
    A. 孤独与希望
    B. 快乐与忧伤
    C. 生命与死亡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绣衾”象征着__

  3. 判断题
    “楚天云雨杳无踪”中的“云雨”指的是爱情的美好。 (对/错)

答案

  1. A
  2. 爱情的温暖
  3. 错(指爱情的渺茫和无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鹊桥仙》:秦观的《鹊桥仙》同样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情感深沉。
  • 《夜泊牛津》: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蒋敦复 vs. 秦观:两位诗人在表现爱情主题上有所相似,但蒋敦复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脆弱,而秦观则更多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希望。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典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