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27 03:22: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
作者:黄庚 〔宋代〕
百岁集孤夜,山楼起呼月。
秋虫声转非,感此众芳歇。
人身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逾淮橘心秋,出山泉水汩。
猗兰抱香死,不受蓁莽没。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赖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
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
春秋笔削严,西秦书乃来。
微义将誓周,逆悲大运改。
悠悠千古心,死后文书在。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夜晚,我已度过百年,山楼上月亮的呼唤让我想起。秋虫的声音变得不同,感慨于众多花草已然枯萎。人的身体不是金石,青丝发已转成白雪。越过淮河,橘子已经成熟,山泉水流淌不息。兰花抱香而死,不愿被杂草淹没。凤的德行已衰退,孔子想要飘浮于海。幸好有《道德经》相伴,神功可以补救宰相的失误。删改诗篇以挽回风气,担忧世事变幻难测。春秋笔法严谨,西秦的书信已到来。微小的道义愿意发誓对周朝,反对悲伤的运势已然改换。悠悠千古的心情,死后文书仍在。
注释
- 孤夜:指一个人独自度过的夜晚。
- 呼月:月亮似乎在呼唤。
- 秋虫声转非:秋虫的声音变得不同。
- 青鬓忽已雪:形容人的头发在瞬间变白。
- 猗兰:一种香草,象征高洁。
- 凤德:指凤凰的德行,象征美德。
- 宣尼:指孔子,想要放逸于海。
- 载道经:指道家经典,代表着智慧和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字景仁,号山人,生于南宋,工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生活的孤独时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偶书》以孤独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出人事的变迁与衰退。开篇的“百岁集孤夜”即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孤独的夜晚让人更易思考人生的意义。接着,秋虫的声音与花草的枯萎相呼应,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诗人借用“青鬓忽已雪”来表达对自身衰老的感慨,接着提到的“逾淮橘心秋”则是对成熟与生命轮回的思考。对猗兰的描写更是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品德的向往。后半部分提到的孔子与道德经典,更是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忧虑,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深思。最后一句“悠悠千古心,死后文书在”更是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明诗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岁集孤夜:表达了诗人经过百年,独自度过孤独之夜的感慨。
- 山楼起呼月:山楼之上,月亮似乎在呼唤,突显夜的静谧。
- 秋虫声转非:秋虫的声音与往年不同,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人身非金石:强调人的脆弱与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形成对比。
- 青鬓忽已雪:头发转白,象征衰老的迅速来临。
- 逾淮橘心秋: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生命的循环。
- 猗兰抱香死:兰花抱香而死,象征高洁不屈的精神。
- 凤德嗟已衰:凤的德行衰退,反映社会风气的变迁。
- 宣尼欲浮海:孔子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赖有载道经:古典文化的智慧依然存在。
- 删诗挽风变:对文化衰落的忧虑。
- 春秋笔削严:表明对历史的严肃态度。
- 微义将誓周:愿意发誓以义对待世事。
- 逆悲大运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悠悠千古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思考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夜:象征孤独的心境。
- 月:代表思念与情感。
- 秋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猗兰:象征高洁与不屈。
- 凤德:代表理想与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青鬓忽已雪”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诗人快乐
- B. 诗人年轻
- C. 诗人衰老
- D. 诗人富有
-
“猗兰抱香死”中的“猗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 D. 友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偶书》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慨,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偶书》则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收录了宋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背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