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游西湖遇雨避一别墅亭中先有一人携丽于雨中吹笛情景如画词以记之》
时间: 2025-01-22 12:3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柳阴阴雾锁,湖天漠漠烟笼。
胭脂染透小桃红。
鱼儿三尺水,燕子一帘风。
亭榭谁家寂寂,楼台到处重重。
一声玉笛破空濛。
山光微雨外,人影落花中。
白话文翻译:
垂柳在雾中阴影重重,湖面与天空模糊交融,烟雾缭绕。
小桃红的花瓣如同胭脂般鲜艳。
水中游动的鱼儿与燕子在风中翩翩飞舞。
亭子里是谁在静静独坐,楼台间重重叠叠,显得寂静无声。
忽然传来一声玉笛,破开这片朦胧的景色。
山外微雨轻洒,人在落花中迷离。
注释:
- 阴阴:形容阴暗、阴沉的样子。
- 漠漠:形容空旷、模糊的状态。
- 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形容桃花的鲜艳。
- 三尺水:指水深约三尺,形容水面宽广。
- 一帘风:形容燕子穿行在风中,带来动感。
- 寂寂:形容孤寂、寂静。
- 重重:形容层叠、重叠的样子。
- 玉笛:指一种高音的笛子,声音清脆悠扬。
- 破空濛:形容笛声打破了朦胧的氛围。
- 人影落花:形容人在落花之间,营造出一种恍惚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驹(1894-1963),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生于上海,后世称其为“书法大家”。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工整而不失灵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伯驹游览西湖期间,正值雨天,偶遇一位在亭中吹笛的陌生人,情景如画,因而引发诗人对自然景色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游西湖时的雨景与亭中吹笛的情景完美结合。诗的开头,作者以“垂柳阴阴雾锁,湖天漠漠烟笼”引入,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烟雨迷蒙的画卷中。接着,桃红花瓣的鲜艳与水面中游动的鱼儿、燕子形成鲜明对比,勾画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在“亭榭谁家寂寂,楼台到处重重”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一种空灵而孤寂的氛围。此时,一声“玉笛”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一丝生动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音乐的魅力。最后两句“山光微雨外,人影落花中”则将景与情交融,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柳阴阴雾锁:描绘了柳树在浓雾中的阴影,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湖天漠漠烟笼:湖水与天空模糊不清,烟雾弥漫,强化了自然的神秘感。
- 胭脂染透小桃红:桃花红艳欲滴,宛如胭脂,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丽。
- 鱼儿三尺水,燕子一帘风: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天边燕子轻盈飞舞,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 亭榭谁家寂寂:在静谧的亭子里,隐约传来孤独的感觉。
- 楼台到处重重:楼台叠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 一声玉笛破空濛:玉笛声响起,撕破了朦胧的氛围,给人以清晰的感受。
- 山光微雨外,人影落花中:描绘出山外细雨轻洒,人的身影与落花交融,形成一种恍惚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胭脂染透小桃红”,将桃花比作胭脂,生动形象。
- 拟人:如“亭榭谁家寂寂”,赋予亭子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雨景与亭中音乐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柔情。
- 湖:象征宁静、深邃。
- 桃红:象征生命的活力与青春。
- 鱼、燕:象征自由与灵动。
- 亭榭:象征人文与情感寄托。
- 玉笛:象征音乐与灵魂的共鸣。
- 山光微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情绪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伯驹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古筝
C. 玉笛
D. 二胡 -
“亭榭谁家寂寂”中“寂寂”的意思是? A. 热闹
B. 寂静
C. 繁华
D. 迷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更加注重豪放的情感与壮阔的气势。
- 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春天的同时,流露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与思考,与张伯驹的宁静淡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伯驹文集》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