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长老睡庵》

时间: 2025-01-27 04:00:54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

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净明长老睡庵 王灼 〔宋代〕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 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

白话文翻译: 这位师父沉浸在睡眠的奥妙中,就像一只吃饱了叶子的蚕。 他把睡眠当作佛事,又称之为住庵。 梦与醒本来就没有区别,月亮移动,影子在潭水中。 不要嘲笑胁尊者,他与这两位弟子正在一同参禅。

注释:

  •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 睡三昧:指深沉的睡眠,这里比喻为修行的一种境界。
  • 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如同蚕吃足了叶子准备吐丝。
  • 佛事:佛教中的修行活动。
  • 住庵:指僧人在寺庵中居住修行。
  • 梦觉:梦与醒,比喻世俗与修行的区别。
  • 月行影在潭:比喻修行中的心境如月光下的潭水,平静而清澈。
  • 脇尊者:佛教中的尊者,这里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同参:一同参禅修行。

诗词背景: 王灼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通过睡眠来修行,体现了佛教中“梦觉一如”的哲学思想,即梦与醒、世俗与修行并无本质区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睡眠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首句以“饱叶蚕”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僧人沉浸在修行中的状态。后句将睡眠比作佛事,强调了修行无处不在的理念。诗中的“梦觉本何择”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佛教中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佛教诗歌的特点。

诗词解析:

  • 首句“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沉浸在修行中的状态。
  • 次句“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将睡眠提升为一种修行活动,体现了佛教中修行无处不在的理念。
  • 第三句“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
  • 末句“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
  • 对仗:如“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僧人的睡眠修行,表达了佛教中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

意象分析:

  • 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形象生动。
  • 月行影在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阿师”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老师 C. 佛 D. 学生
  2. “梦觉本何择”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梦与醒有区别 B. 梦与醒无区别 C. 梦比醒重要 D. 醒比梦重要
  3. 诗中的“脇尊者”是指什么? A. 佛教中的尊者 B. 诗人自己 C. 普通僧人 D. 学生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禅意。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的无别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佛教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