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伯秋》

时间: 2025-04-27 23:31:07

要凭稽古力,尚阴列仙科。

宝贵终愁逼,才名已患多。

庙堂遵故事,经学到新罗。

拭眼看收拾,天池濯素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伯秋 王灼 〔宋代〕 要凭稽古力,尚阴列仙科。 宝贵终愁逼,才名已患多。 庙堂遵故事,经学到新罗。 拭眼看收拾,天池濯素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凭借对古代知识的深入研究,我仍然向往成为仙人。虽然拥有宝贵的财富和名声,但这些终究会带来忧虑。在朝廷中遵循旧例,学习经学甚至传到了新罗。擦亮眼睛,准备收拾心情,就像在天池中洗涤清澈的波浪。

注释: 字词注释:

  • 稽古力:指对古代知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 列仙科:指成为仙人的理想或追求。
  • 宝贵:指财富和名声。
  • 才名:指才华和名声。
  • 庙堂:指朝廷。
  • 故事:指旧例或传统。
  •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这里指经学的传播范围。
  • 拭眼:擦亮眼睛,准备看清事物。
  • 天池:指清澈的水池,这里比喻心灵的净化。
  • 濯素波:洗涤清澈的波浪,比喻净化心灵。

典故解析:

  • 列仙科:源自道教对仙人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新罗:唐代时期,中国的文化包括经学传到了新罗,显示了文化的广泛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名利感到厌倦,同时对古代文化和仙人境界产生向往时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尊重和对仙人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诗中“要凭稽古力,尚阴列仙科”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成为仙人的理想追求。“宝贵终愁逼,才名已患多”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名利感到厌倦和忧虑。最后两句“拭眼看收拾,天池濯素波”则表达了诗人准备净化心灵,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要凭稽古力,尚阴列仙科”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知识的尊重和对仙人境界的向往。
  • 第二句“宝贵终愁逼,才名已患多”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名利感到厌倦和忧虑。
  • 第三句“庙堂遵故事,经学到新罗”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经学的广泛传播。
  • 最后两句“拭眼看收拾,天池濯素波”表达了诗人准备净化心灵,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天池濯素波”比喻净化心灵。
  • 对仗:“宝贵终愁逼,才名已患多”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忧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通过尊重古代文化和追求仙人境界来表达这一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列仙科: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天池濯素波:比喻净化心灵,追求更高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列仙科”指的是什么? A. 成为仙人的理想 B. 古代的科举制度 C. 道教的修炼方法 答案:A

  2. 诗中“天池濯素波”比喻什么? A. 洗涤身体 B. 净化心灵 C. 清洗衣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境界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了诗人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灼的《奉伯秋》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和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王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