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蓬蓬一首赠范德承》

时间: 2025-01-24 20:55:11

风蓬蓬,雨窣窣,客子中夜寒侵骨。

青灯也解照孤愁,归梦不到涪江侧。

晚来天气犹未佳,万里湿云遮日华。

僧房僻寂无来辙,踏遍长廊占晚霞。

闻道比邻酒初熟,能来浇我空洞腹。

为君痛饮不苦辞,世路纷纷蛮与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蓬蓬,雨窣窣,客子中夜寒侵骨。青灯也解照孤愁,归梦不到涪江侧。晚来天气犹未佳,万里湿云遮日华。僧房僻寂无来辙,踏遍长廊占晚霞。闻道比邻酒初熟,能来浇我空洞腹。为君痛饮不苦辞,世路纷纷蛮与触。

白话文翻译:

风声呼呼,雨声沙沙,夜半时分,旅客感到寒冷透骨。青灯似乎也懂得照亮孤独的忧愁,但归乡的梦却无法到达涪江边。傍晚时分,天气依然不佳,万里的湿云遮住了阳光。僧房僻静无人来访,我踏遍长廊,只为占据那晚霞的一角。听说邻居家的酒刚刚酿好,能否来浇我这空虚的肚子。为了你,我愿意痛饮,不辞辛劳,世间的路途纷繁复杂,充满了蛮横与冲突。

注释:

  • 风蓬蓬:形容风声。
  • 雨窣窣:形容雨声。
  • 客子:旅客。
  • 青灯:指油灯。
  • 涪江:指诗人故乡的江河。
  • 日华:阳光。
  • 僧房:僧人的住所。
  • 长廊:指僧房外的走廊。
  • 空洞腹:比喻内心的空虚。
  • 蛮与触:比喻世间的纷争和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纷扰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身处异地,感到孤独和寒冷,思念故乡,同时对世间的纷争感到无奈和疲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寒冷,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风蓬蓬,雨窣窣”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声音,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青灯也解照孤愁”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灯以情感,加深了孤独的氛围。“归梦不到涪江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后文通过对天气、僧房和酒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蓬蓬,雨窣窣:通过拟声词描绘风雨的声音,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2. 客子中夜寒侵骨:直接表达诗人感受到的寒冷,增强孤独感。
  3. 青灯也解照孤愁:拟人化青灯,加深孤独和忧愁的情感。
  4. 归梦不到涪江侧: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归梦无法到达故乡。
  5. 晚来天气犹未佳:继续描绘天气,增强诗歌的氛围。
  6. 万里湿云遮日华: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内心的阴郁。
  7. 僧房僻寂无来辙:描绘僧房的僻静,增强孤独感。
  8. 踏遍长廊占晚霞:通过动作描写,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9. 闻道比邻酒初熟: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10. 能来浇我空洞腹:比喻内心的空虚,希望用酒来填补。
  11. 为君痛饮不苦辞: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愿意为朋友痛饮。
  12. 世路纷纷蛮与触:总结世间的纷争和冲突,表达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青灯也解照孤愁”,赋予青灯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空洞腹”比喻内心的空虚。
  • 对仗:如“风蓬蓬,雨窣窣”,“僧房僻寂无来辙,踏遍长廊占晚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寒冷,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风蓬蓬,雨窣窣:风雨的声音,营造夜晚的氛围。
  • 青灯:孤独和忧愁的象征。
  • 涪江:故乡的象征。
  • 湿云:内心阴郁的象征。
  • 僧房:僻静和孤独的象征。
  • 晚霞:美好事物的象征。
  • 酒:简单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灯也解照孤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A

  2. “归梦不到涪江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世事纷扰的无奈 答案:A

  3. 诗中“空洞腹”比喻了什么? A. 内心的空虚 B. 身体的寒冷 C. 世间的纷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王灼此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王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