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俯仰味醰醰。
水际白鸥飞上下,
梁间紫燕话呢喃。
人向静中参。
白话文翻译:
这山中的庐舍真好,仰望俯瞩皆是美味的景致。
水边的白鸥在空中上下飞舞,
屋梁上的紫燕轻声细语。
人在宁静中体悟其中的深意。
注释:
- 庐:指的是山间的房屋,通常是简陋而自然的居所。
- 俯仰:指的是上下观望,形容环境的美好。
- 味醰醰:指的是风景的滋味,形容景色如饮美酒般令人陶醉。
- 白鸥:一种海鸟,象征自由与纯净。
- 紫燕:春燕,代表生机与希望。
- 呢喃:轻声细语,形容燕子之间的亲密交流。
- 参:体悟、参悟,指的是在静谧中体会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清中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官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高燮的诗歌多以描绘山水、抒情为主,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望江南六十四阕》是高燮的一部诗作系列,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该诗是在他游历山水时所作,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反映出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诗的开头“山庐好”便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达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紧接着“俯仰味醰醰”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自然景色给人带来的愉悦与陶醉感。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水边的白鸥与梁间的紫燕,展示了生动的自然生活场景,富有活力而又充满诗意。白鸥的飞翔和紫燕的呢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轻快。
最后一句“人向静中参”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我,领悟生活的真谛。这种由外及内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间居所的喜爱,简洁有力。
- 俯仰味醰醰:通过“味”字引入感官体验,增强了环境的美感。
- 水际白鸥飞上下:生动描绘了白鸥在水边飞翔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梁间紫燕话呢喃:通过“话呢喃”表现了燕子之间的亲密与温柔,增添了生活气息。
- 人向静中参:强调了人在宁静中的思考,升华了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紫燕的“呢喃”赋予了动物以人的特性,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自然与隐逸生活,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白鸥:自由与纯净的象征,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紫燕:象征春天与生机,体现了生活的活力。
- 静: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代表了对深层次生命意义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与纯净
- B. 哀伤与孤独
- C. 富贵与权力
-
“人向静中参”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热闹的生活
- B. 人的内心思考
- C. 对物质的追求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 A. 城市
- B. 山水
- C. 沙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燮《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五》与王维《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燮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气息,王维则强调孤寂的心境。高燮的诗以轻松活泼的语调展示生机,而王维则通过简洁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