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秀才贡举
权德舆 〔唐代〕
西笑意如何,知随贡举科。
吟诗向月露,驱马出烟萝。
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
自怜归未得,相送一劳歌。
白话文翻译:
这西边的笑意如何呢,知晓我随贡举而来。
我在月下吟诗,驱马穿行在烟雾缭绕的山萝之间。
傍晚的景色辽阔而远,秋天的声音在等待大雁的到来。
我自怜未能早归,便为你送行唱一曲劳歌。
注释:
- 西笑意:指西方的笑意,可能是指落霞或晚景的美好。
- 贡举科: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荣誉和资格。
- 吟诗向月露:在月光下吟诵诗歌。
- 烟萝:烟雾缭绕的山间萝卜,形容环境的朦胧。
- 候雁多:指秋天的声音多与候鸟有关,暗示季节的变化。
- 相送一劳歌:为送别朋友而唱的劳顿之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37年-约799年),字子良,号贞白,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晚年隐居。其作品多表现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郑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前,表达了朋友之间的送别情谊,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郑秀才贡举》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使用了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西笑意如何”以疑问的方式引入,表现了对西方美景的向往,象征着理想与希望。接着“吟诗向月露”,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月光下吟诵,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高雅的情景,似乎在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驱马出烟萝”一句,则将诗人置于一个动感的画面中,骑马穿行于烟雾缭绕的山间,仿佛在追寻某种理想与目标。随着诗意的发展,“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展现了深秋的气息,遥远的晚色与低沉的秋声,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自怜归未得,相送一劳歌”表达了诗人对归去无望的自怜,以及为送别朋友而唱的劳歌,情感深邃,充满了离愁别绪。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寄托,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笑意如何:开篇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 知随贡举科:表达了自己随贡举而来的心情,涉及科举这一重要主题。
- 吟诗向月露: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与孤独的心境。
- 驱马出烟萝:动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寻理想的决心。
- 晚色平芜远:描绘出宽广而辽远的晚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秋声候雁多:秋天的声音与候鸟的到来,增加了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自怜归未得:诗人自怜未能早归,表现出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
- 相送一劳歌:为送别而唱的劳顿之歌,表现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西笑意”比喻美好的晚霞。
- 拟人:将自然的景象赋予情感,如“秋声候雁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韵律感增强,内容更为精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与理想展开,表现了友情的深厚与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烟萝:象征着朦胧与不确定的未来。
- 晚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秋声:象征着变化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笑意”是指什么?
- A. 美好的晚霞
- B. 荒凉的景象
- C. 朋友的笑声
-
“吟诗向月露”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贡举科指的是什么?
- A. 农业考试
- B. 科举考试
- C. 医学考试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y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诗,表现了友情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但王勃更强调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人生的哲思,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权德舆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