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余想见药苗肥,
薯蓣堪羹杞可齑。
老贼何须投益智,
先生只要买当归。
白话文翻译:
雨后想要看看药苗长得茂盛,
薯蓣可以做成羹,杞子可以做成菜。
那位老人何必去投买益智,
先生只需去买些当归。
注释:
- 雨余:雨后,指下过雨之后的时间。
- 药苗:指中药材的幼苗,暗示生长良好。
- 薯蓣:一种药用植物,根部可做羹食用。
- 杞:指枸杞,常用于烹饪和药膳。
- 老贼:此处可能指贪婪或不必要的人,带有贬义。
- 益智:一种中药材,具有益智的功效。
- 当归:常用于中医,能补血调经。
典故解析:
- 当归:在中医中被视为重要的补血药材,有助于调理女性生理。
- 益智:作为药材,有助于记忆与智力的提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生活体验而著称,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物与乡村生活上颇有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中药材的关注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意象描绘了雨后药苗的生长状况,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中首先描绘了药苗的肥壮,接着通过薯蓣和杞子这两种药材的特性,引出诗人对传统药材的认可。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以“老贼”暗指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根本的行为,强调了“当归”的重要性,体现出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想见药苗肥:雨后,诗人渴望看到生长茂盛的药苗,表现出对自然生长的关注。
- 薯蓣堪羹杞可齑:提到薯蓣和杞子,强调它们的食用价值,展现了对自然馈赠的欣赏。
- 老贼何须投益智:质疑那些只追求表面利益的人,暗示药材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
- 先生只要买当归:最后总结出真正需要的药材是当归,表达了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益智”与“当归”对比,突显后者的重要性。
- 拟人:药苗被赋予了生命的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并且强调了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重要性。通过对药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医学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苗:象征生命与希望。
- 薯蓣:代表自然的馈赠和饮食文化。
- 杞子:象征健康与保健。
- 当归:象征真正的价值与传统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贼”指的是谁?
- A. 追求短期利益的人
- B. 诗人自己
- C. 药材
-
诗中强调的药材是什么?
- A. 益智
- B. 当归
- C. 薯蓣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二者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杨万里更注重现实的生活细节,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