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
作者:杨万里
石峰背後即英州,只不教人到岸头。
罗带春风吹不直,故将数摺恼行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在石峰后面看到了英州的景色,只是这景色并不允许人们轻易抵达岸边。春风如同罗带,却无法将小舟的行程顺利地引导前行,因此只好因几次波折而烦恼。
注释
字词注释:
- 英州:古地名,今属广东省。
- 罗带:指带子,形容春风轻柔如带,但此处暗含风势不足。
- 摺:指折叠,形容舟行时的波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在描写自然风光时,融入了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游历自然的心境,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和因自然环境限制而产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开篇“石峰背後即英州”一句,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英州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使得诗歌的意境更为真实而生动。接下来的“只不教人到岸头”,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困惑,虽有美景在前,却因自然的阻隔而无法抵达,暗示了人生道路上常常遇到的挑战与不如意。
“罗带春风吹不直”,运用比喻手法,展现了春风的轻柔,但这轻柔的力量却不足以引导行舟,突显了自然力量的无常与诗人心境的焦虑。最后一句“故将数摺恼行舟”,以“摺”字点明了行舟的艰难,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舟行中的种种困扰。这种矛盾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峰背後即英州:石峰后面就是英州,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构建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 只不教人到岸头:暗示虽然有美丽的风景,但却无法抵达,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 罗带春风吹不直:比喻春风轻柔,却无法顺畅引导船只,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奈。
- 故将数摺恼行舟:通过“数摺”,表现了行舟的波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罗带”,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追寻美好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峰:象征稳固与坚韧,反映自然的伟岸。
- 英州:代表美好的理想与远方的追求。
- 春风:象征生命的气息与希望。
- 行舟:隐喻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目标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英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广东
C. 福建
D. 江苏 -
“罗带春风吹不直”中的“罗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风
C. 一种带子
D. 一种天气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伤感
D. 忧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描写自然的细腻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豪放,前者更注重细节和感情,后者则强调气势与壮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碧落洞前滩水三首》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