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舟次》

时间: 2025-01-11 15:50:50

三年十渡吴江水,花草山川渐有神。

故垒削平皆沃壤,荒村成聚见归人。

晨餐细脍烹红鲤,夜舫清歌飐白蘋。

还是六朝金粉地,残秋烟景似芳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年十渡吴江水,
花草山川渐有神。
故垒削平皆沃壤,
荒村成聚见归人。
晨餐细脍烹红鲤,
夜舫清歌飐白蘋。
还是六朝金粉地,
残秋烟景似芳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吴江边游历三年十次后,所见的江水、花草与山川皆生气盎然。昔日的战垒如今已被平整,变成了肥沃的土地,荒凉的村落也逐渐聚集起归来的人们。早晨吃着细腻的鱼肉,夜晚在船上唱着清脆的歌声,白色的水草随波荡漾。这里依然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秋天的烟霞景色却似春天般美好。

注释:

  • 十渡:指渡过十次,表现了对吴江的熟悉与亲近。
  • 沃壤:肥沃的土地,形容土地的富饶。
  • 细脍:形容鱼肉切得细腻,显得美味可口。
  • 白蘋:水中漂浮的白色水草,象征着宁静的江面。
  • 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等历史时期,代表着文化的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式昌,清代诗人,生平与创作较少为人知,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吴江之际,正值乡村复兴之时,诗人深感故乡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吴江舟次》展现了诗人对吴江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故乡变迁的思考。诗中通过“十渡”的经历,传达了诗人对江水、山川的亲切感,流露出一种深厚的乡愁。前四句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随着故垒的削平和荒村的聚集,吴江的面貌焕然一新,展现了历史的演变与人们的归属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乐趣,晨餐的“细脍”和夜晚的“清歌”反映了生活的惬意。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强化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将吴江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感慨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秋天的烟景与春天的美好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年十渡吴江水”:反复的渡江经历,显示出对江水的熟悉与眷恋。
    • “花草山川渐有神”: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欣赏。
    • “故垒削平皆沃壤”:历史的变迁,昔日的战场已变为肥沃的土地。
    • “荒村成聚见归人”:从荒凉变为繁荣,展现了乡村复苏的希望。
    • “晨餐细脍烹红鲤”:生活的美好与享受,细腻的鱼肉象征着丰盛。
    • “夜舫清歌飐白蘋”:夜晚的惬意与闲适,水草轻摇映衬出宁静的夜晚。
    • “还是六朝金粉地”:历史的底蕴与繁华延续,强调文化的传承。
    • “残秋烟景似芳春”:秋天的美景依然如春,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色与生活细节结合,描绘出诗人浓厚的生活情趣。
    • 对仗:如“晨餐细脍烹红鲤,夜舫清歌飐白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吴江水:象征着故乡的自然之美与生命力。
  • 花草山川:代表了生机与希望,寓意着自然的繁荣。
  • 故垒:历史的象征,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晨餐与夜舫:日常生活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享受。
  • 秋烟景:秋天的景象与春天的美好相融合,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渡”是指什么? a) 渡过十次
    b) 只渡过一次
    c) 渡过五次

  2. “晨餐细脍烹红鲤”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吃普通的食物
    b) 享用美味的鱼肉
    c) 没有吃东西

  3. 诗中提到的“故垒”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的变迁
    c) 乡村的繁荣

答案

  1. a) 渡过十次
  2. b) 享用美味的鱼肉
  3. b) 历史的变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对比中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故乡与自然的不同情感。李白的豪放与郭式昌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清代诗人传记》
  3. 《古诗词选读》

希望这份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吴江舟次》的诗意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