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三三 秋怀》

时间: 2025-01-11 11:54:28

离离秋水正拖蓝,滑又如簪。

拟峭烟帆南崦南,浮笠泽、把黄柑。

夏时曾种风楠,与邻叟、追凉笑谈。

今日得霜酣,树犹如此,人则何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离秋水正拖蓝,滑又如簪。
拟峭烟帆南崦南,浮笠泽把黄柑。
夏时曾种风楠,与邻叟追凉笑谈。
今日得霜酣,树犹如此,人则何堪。

白话文翻译

秋水悠悠,正映着蓝天,水面滑润如簪子。
似乎看到烟帆向南山驶去,渔人撑着伞在水面上漂浮,采摘着黄柑。
夏天的时候,我曾经种下风楠树,和邻居老汉一起在树下乘凉、闲聊。
如今已是霜降时节,树木依旧如此,人在这时节却无法承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离: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拖蓝:反映水面与蓝天的倒影。
  • 滑如簪:比喻水面光滑如同簪子。
  • 峭烟帆:形容船帆在烟雾中显得高耸。
  • 浮笠:指撑伞的渔民。
  • 黄柑:一种水果,象征丰收。
  • 风楠:一种树木,具有阴凉的效果。
  • 得霜酣:指秋冬季节霜降,气温下降。

典故解析

  • 秋水:象征着萧瑟的秋季,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或思乡之情。
  • 黄柑:在古诗中常作为丰收的象征,寓意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年—约1680年),字子云,号紫阳,江苏镇江人。清代著名词人,以其婉约风格和独特的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怨三三 秋怀》创作于清代的某个秋天,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沉浮与变迁之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怨三三 秋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人内心的惆怅。整首诗以秋水为引子,开篇便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清凉的秋日图景,水面如蓝天般清澈,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诗的中段,诗人借用“浮笠”和“黄柑”两种意象,展现了人间的丰收与快乐,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内心的感受却愈加沉重。最后一句“树犹如此,人则何堪”,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提升到一个哲理的层面,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岁月无情的感伤。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索,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离秋水正拖蓝:秋水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2. 滑又如簪:水面光滑,像簪子一样,进一步加强秋水的清澈。
  3. 拟峭烟帆南崦南:似乎看到船帆在烟雾中高耸,象征着归途或者思乡。
  4. 浮笠泽把黄柑:渔民在水边伫立,采摘着黄柑,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5. 夏时曾种风楠:回忆起夏天种下的树木,带出往日的欢乐。
  6. 与邻叟追凉笑谈:与邻居老汉一起乘凉聊天,体现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7. 今日得霜酣:如今天气已入秋,霜降的到来让人感到凉意。
  8. 树犹如此,人则何堪:树木依然繁盛,而人却感到无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簪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水的清澈。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树木的状态与人的感受相对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间无情的感慨,反映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着萧瑟与思乡。
  • 烟帆:代表归乡的渴望。
  • 黄柑:象征着收获与快乐时光。
  • 风楠:体现出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怨三三 秋怀》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黄柑”主要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丰收
    • C. 哀伤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美
    • B. 生命的无常
    • C.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陈维崧
  2. B. 丰收
  3. B. 生命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偏向于直接的情感抒发。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夜晚的静谧中,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情感时的差异和个性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