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山烟霭近山云。水竹三分屋二分。此景江南画是真。暗伤神。少个桃源可避秦。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上飘着烟霭,近处的山上笼罩着云雾。水边的竹子与房屋相映成趣,构成三分竹影与两分屋影的和谐画面。这样的景色,仿佛就是江南的真实画卷。然而,这样的美景让我感到伤感,心中暗自忧伤,少了一个桃源,无法远离纷扰的尘世。
注释:
- 烟霭:指山间的烟雾,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朦胧之美。
- 云:指山间的云雾,象征着宁静与悠远。
- 水竹:水边的竹子,象征着清雅与生机。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理想的隐居之地,代表一种逃避现实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时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王孙 题画》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作,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远山烟霭近山云”,便以远近两种山的景象引入,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感,给人以宁静、优雅的视觉享受。接着“水竹三分屋二分”,通过对水边竹子和房屋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独特的水乡风情,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突然转向,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此景江南画是真”,诗人承认眼前的美景如同真实的画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暗伤神”,这句简洁而有力的诗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孤独。最后一句“少个桃源可避秦”,则直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逃避,暗示了心中对理想世界的追寻与对现实社会纷扰的厌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感伤,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山烟霭近山云:描绘远山的烟雾与近山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 水竹三分屋二分:通过水边竹子与房屋的比例,展示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存。
- 此景江南画是真:确认眼前的美景如同江南的真实画卷,突显景色的美丽。
- 暗伤神:暗示内心的忧伤,与前面的美景形成对比。
- 少个桃源可避秦:表达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渴望,反映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山烟霭”与“近山云”,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真实的画卷,增加了诗的形象性。
- 象征:桃源象征着理想与逃避,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烟霭:象征着宁静与遥远,代表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
- 水竹:象征生机与雅致,体现江南水乡的特质。
- 桃源:象征理想与逃避,反映出诗人对完美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理想的隐居之地
B. 现实生活
C. 战争的地方
D. 旅游胜地 -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战争场景
B. 江南的自然风光
C. 诗人的心情
D. 历史事件 -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心满意足
B. 无奈与伤感
C. 无所畏惧
D. 乐观积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杜甫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江南春》与《忆王孙 题画》均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但前者更多表现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后者则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伤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江南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