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春感》

时间: 2025-04-29 04:25:03

梨花一片飞,飞落春衫袖。

莫漫爱馀香,春去君知否。

青郊骢马儿,浪醉旗亭酒。

不是不催归,宝鞭在君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春感
作者:王夫之 〔明代〕

梨花一片飞,飞落春衫袖。
莫漫爱馀香,春去君知否。
青郊骢马儿,浪醉旗亭酒。
不是不催归,宝鞭在君手。

白话文翻译:

梨花轻轻飘落,落在春天的衣袖上。
不要沉迷于那残留的香气,春天过去了你可知道吗?
郊外的骢马儿,正醉在旗亭的美酒中。
并不是不想催你回去,宝鞭在你手中啊。

注释:

  • 梨花:指梨树开花,象征春天的到来,白色的花瓣轻盈地落下,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春衫袖:春天的衣服袖子,意指春天的服饰。
  • 馀香:残留的香气,指梨花盛开后留下的香味。
  • 青郊:郊外,指自然环境,清新幽静之处。
  • 骢马:一种颜色为灰白色的马,常用于骑乘和奔跑。
  • 旗亭:一种酒馆或旅馆,带有旗帜的地方,象征聚会饮酒的场所。
  • 宝鞭:指珍贵的马鞭,象征对马的掌控与引导。

典故解析:

该诗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梨花一片飞”可与“梨花”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现春天的美景和短暂,富有诗意的意象相联系。此外,诗中提到的“青郊骢马”与“旗亭酒”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惬意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东,号湘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主张理学,倡导人文精神,作品多涉及哲理、自然及人情等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春天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生查子 春感》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诗中通过梨花的飘落和春天的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开篇的“梨花一片飞”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轻盈的花瓣飘落在衣袖上,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莫漫爱馀香”,则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过去的美好,因为春天已经过去,时间不等人。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青郊的骢马和酒亭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骢马的“浪醉”与饮酒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生活享受的追求,象征着在美好时光中尽情释放自我。然而,最后一句“不是不催归,宝鞭在君手”则暗示着对生活的责任与归属,尽管享乐,但归去的时刻终将来临。

整首词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梨花一片飞,飞落春衫袖”:描绘春天的梨花飘落,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莫漫爱馀香,春去君知否”:告诫人们不要迷恋过去的香气,春天已然逝去。
    • “青郊骢马儿,浪醉旗亭酒”:描绘在郊外饮酒的场景,表现了洒脱与享乐的情绪。
    • “不是不催归,宝鞭在君手”:表达了虽然享乐,但仍需面对归去的现实。
  • 修辞手法

    • 比喻:梨花的飘落比喻春天的消逝。
    • 拟人:骢马儿“浪醉”,赋予马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关系,增添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和脆弱,暗示生命的短暂。
  • 春衫:代表春天的衣物,传达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青郊:象征自然与自由,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象征享乐与洒脱,展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宝鞭:象征责任与归属,提醒人们在享乐中不忘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2. “青郊骢马儿,浪醉旗亭酒”中的“浪醉”是对谁的描写?
    A. 马 B. 酒 C.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宝鞭”象征什么?
    A. 享乐 B. 归属与责任 C. 春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王夫之的《生查子 春感》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王夫之则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夫之全集》
  • 《明清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