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冬)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春工已觉。
点破香梅萼。
白话文翻译:
寒风呼啸,浓云密布,傍晚的寒意无奈地侵袭着罗纱的幕帘。
发髻微微歪斜,双手呼出热气,妆容轻薄如梅花。
稍微饮酒取乐,烛光下的花瓣不断飘落。
这般萧索,春天的气息已然觉醒。
点破了香梅的花苞。
注释:
- 罗幕:罗是轻薄的丝织品,幕指帷幕,指柔和的帷帐。
- 髻鬟:发髻,女子的头发盘成的样子。
- 梅妆:形容妆容清淡,像梅花一样。
- 清欢:清淡的快乐。
- 银烛:银色的蜡烛,常用来形容灯光。
- 香梅萼:香梅的花蕾,萼是指花的外皮。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和坚韧,冬天的梅花特别能够引发对生命力与春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1080-1150),南宋女词人,擅长词作,因其词风清丽婉约而闻名。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写于冬季,诗人在寒冷的冬天中感受到的孤寂与春天来临的期待,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点绛唇(冬)》是一首典型的以寒冬为背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冬季景象的深刻感受与细腻描绘。整个词充满了寒冷的氛围,却又透出一丝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开头两句“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又沉重的冬日,强烈的风和厚重的云层使得人感到压抑。接下来的“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则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苍凉,仿佛在寒风中忍受着外在的冷与内心的孤寂。
词中“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一句,透出一种微醺的状态,似乎在短暂的欢愉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流逝。此外,最后两句“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则展现出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渴望,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劲云浓:描写寒风猛烈,乌云密集,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 暮寒无奈侵罗幕:傍晚的寒意无情地侵袭着轻薄的罗纱,表现出无奈和凄凉。
- 髻鬟斜掠:发髻微微歪斜,展现了诗人稍显凌乱的状态,反映出内心的不安。
- 呵手梅妆薄:用双手呵气,显得妆容轻薄,表明了寒冷对人的影响。
- 少饮清欢:微微饮酒取乐,暗示内心的孤独,却又在寻找片刻的欢愉。
- 银烛花频落:蜡烛光亮下的花瓣不断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恁萧索:如此萧索的景象,表明内心的失落。
- 春工已觉:春天的气息已经觉醒,带来一线生机。
- 点破香梅萼:梅花的花蕾即将绽放,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的冬天与内心的孤寂进行对比。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拟人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风劲云浓”与“暮寒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冬季寒冷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冷漠与孤独。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春天的希望。
- 银烛:象征着短暂的欢愉与流逝的时间。
- 花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劲云浓”所描绘的天气状态是什么? A) 暖和晴朗
B) 寒冷阴沉
C) 风和日丽 -
“少饮清欢”中的“清欢”指的是什么? A) 喧闹的欢乐
B) 清淡的快乐
C) 充实的欢乐 -
诗中提到的“点破香梅萼”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来临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观《秋夕》
诗词对比:
-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但朱淑真的作品更多地渗透了对冬季的描写与对春天的渴望,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词简明读本》
- 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