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二》
时间: 2025-01-26 23:4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国风流百不存,
石头今是给孤园。
山连雉堞犹侵路,
潮送渔舟自到门。
方丈定容居士病,
贝多应待客儿翻。
悬知後日逢迎际,
桃李春风两不言。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风流景致已然消逝,
如今的石头只剩下孤零零的园子。
山峦连绵,雉堞仍然侵占着小路,
潮水送着渔舟缓缓驶到门前。
方丈定坐,居士因病而白头,
好似许多贝壳在翻动等候客人。
不知将来何时再逢迎,
桃李春风间再无言语交谈。
注释:
- 风流:指美好的景致和人文气息。
- 孤园:指孤零零的园子,象征孤独和凋零。
- 雉堞:指雉鸡的栖息地,这里比喻山丘。
- 潮送渔舟:潮水送来渔船,描绘自然的和谐。
- 方丈:指寺庙的住持,象征智慧与安宁。
- 居士病:居士因病而显得苍老。
- 贝多:贝壳,象征着等待与期盼。
- 桃李春风:比喻春天的桃花和李花,象征美好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生于浙江,擅长描写山水、咏怀,作品多有清新自然之风。贺铸的诗风婉约,情感细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国,反映了诗人对南方风光的感慨,以及对人事变迁、孤独寂寞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交融,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诗歌鉴赏:
贺铸的《寄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二》通过南国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对过往风流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南国风流百不存”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曾经繁华的失落感。接着,诗人以“石头今是给孤园”来象征孤独,暗示人事的变迁与无常。
接下来的描写将景与情结合,山连雉堞与潮送渔舟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而“方丈定容居士病”则将诗人的感情引入深层,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在“悬知後日逢迎际”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最终以“桃李春风两不言”作结,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留给读者以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风流百不存:昔日的南国风光已然消逝,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石头今是给孤园:指如今的石头只剩下孤零的园子,象征着孤独。
- 山连雉堞犹侵路:描绘山峦连绵,雉堞仍然压迫着小路,反映出自然的势头与压迫感。
- 潮送渔舟自到门:潮水将渔舟送到家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 方丈定容居士病:方丈静坐,居士因病而显得苍老,暗示了人事无常。
- 贝多应待客儿翻:贝壳在翻动,象征着等待与期盼。
- 悬知後日逢迎际:不知道未来何时再相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桃李春风两不言:桃李花开美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无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孤园,表现孤独。
- 对仗:如“潮送渔舟”与“山连雉堞”,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如“贝多应待客儿翻”,赋予贝壳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南国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从而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国: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孤园:象征孤独与失落。
- 山:象征坚韧与永恒。
- 潮: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方丈: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桃李春风: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南国风光的赞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自然和谐的描绘
-
诗中“孤园”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友谊
-
“方丈定容居士病”中的“方丈”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寺庙的住持
- C. 一座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贺铸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贺铸则更显细腻和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