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暑》
时间: 2025-02-04 13:3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暑
作者:贺铸 〔宋代〕
旱夏景延永,烈日天中央。
欻欻燎原野,中人如探汤。
病肺苦焦渴,吐舌生喉疮。
蔗浆与茗饮,未易苏膏肓。
稍惊气象变,云物来冥茫。
仰枕视檐际,浩浩浮沧江。
忽得灌顶偈,洒然心地凉。
雷公未鼓怒,风伯何猖狂。
扫荡太宇空,万影才斜阳。
俯辞楚台上,拱立齐鼎旁。
一介命蝼蚁,敢干私雨旸。
田夫信无罪,触热正驱蝗。
白话文翻译:
在干旱的夏天,炎热的阳光直射大地。
田野上热浪翻滚,让人感到像在烫汤中。
我因病痛而干渴,舌头吐出,喉咙生疮。
虽然喝着甘蔗汁和茶水,却无法缓解我的病痛。
稍稍担心天气变化,云层变得模糊不清。
我仰躺在床上,望着屋檐边,心中似乎有浩瀚的江水流动。
忽然得到了灌顶的启示,心中顿时感到清凉。
雷公尚未发怒,风伯却何其猖狂。
扫荡天空,万物的影子在斜阳下摇曳。
我俯身从楚台上走过,恰好拱立在齐鼎旁。
我不过是蝼蚁般的微小,怎敢妄想干预雨水的降临。
农民们心中无罪,正好赶上热浪驱动蝗虫。
注释:
- 欻欻:形容风声或水声的样子,这里指热浪的翻滚。
- 膏肓:指心腹之处,延伸为内脏深处。
- 雷公: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 楚台、齐鼎:分别指楚国的台地和齐国的鼎,象征着古代文化的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千朋,号云溪,宋代词人,以其词作而著称。贺铸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风格独特,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病暑》创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因热病而感到烦闷和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酷暑的无奈与苦恼。
诗歌鉴赏:
《病暑》是一首浓厚的夏日气息的诗作,贺铸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酷夏对人的侵袭。他采用了丰富的形象,如“烈日”、“热汤”,来传达酷热的氛围,令人倍感压迫与痛苦。诗中多次提及个人的病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虑。特别是“吐舌生喉疮”一语,生动地表现了因酷暑而引起的身体不适。
随着诗意的发展,气象的变化引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仰望天空的“浩浩浮沧江”意象,传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期待。最后,通过“雷公未鼓怒,风伯何猖狂”一句,将自然的力量与个人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与思考深度。
整体而言,《病暑》不仅是一首反映夏日炎热的诗,更是对生命、自然以及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贺铸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独到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旱夏景延永:描绘干旱夏季的景象,时间似乎无尽。
- 烈日天中央:太阳在正中,酷热难耐。
- 欻欻燎原野:热浪翻滚,形如火焰。
- 中人如探汤:比喻酷热使人感到如同在烹煮的汤中。
- 病肺苦焦渴:因病而感到焦渴,痛苦不堪。
- 吐舌生喉疮:因口渴舌头发干,喉咙长疮。
- 蔗浆与茗饮:虽有饮品,却难以解渴。
- 未易苏膏肓:难以缓解内心的苦痛。
- 稍惊气象变:感到天气的变化。
- 云物来冥茫:云层变幻,天色渐暗。
- 仰枕视檐际:仰躺在床上,望着屋檐。
- 浩浩浮沧江:心中似有江水浩荡,象征宽广与深邃。
- 忽得灌顶偈:突然领悟了心灵的启示。
- 洒然心地凉:内心感到清凉舒适。
- 雷公未鼓怒:雷神尚未发怒,暗示天气变化。
- 风伯何猖狂:风神的狂暴,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 扫荡太宇空:风扫荡天空,万物影子摇曳。
- 万影才斜阳:在夕阳西下之时,万物的影子拉长。
- 俯辞楚台上:从楚台下来,象征着对往事的告别。
- 拱立齐鼎旁:齐鼎象征古代文化,表达对历史的敬畏。
- 一介命蝼蚁:自谦为蝼蚁,反映个人的渺小。
- 敢干私雨旸:不敢妄想去干预雨水的降临。
- 田夫信无罪:农民无辜,承受着自然的惩罚。
- 触热正驱蝗:因酷热而引来蝗虫,暗示自然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中人如探汤”,形象地比喻酷热。
- 拟人:如“雷公未鼓怒”,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
- 对仗:如“旱夏景延永,烈日天中央”,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酷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个人无奈的感慨,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日:象征着酷热与压迫。
- 病痛:反映个人的脆弱与无助。
- 云物:象征天气变化,暗示自然的不可预测。
- 浩浩浮沧江:象征心灵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欻欻”是形容什么的? A. 雨声
B. 风声
C. 火焰
D. 水声 -
诗人因为什么而感到病苦? A. 饥饿
B. 酷热
C. 失恋
D. 愤怒 -
“雷公未鼓怒,风伯何猖狂”中提到的雷公和风伯分别代表什么? A. 水与火
B. 风与雨
C. 雷与风
D. 天与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贺铸《病暑》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虽表达的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个人的情感状态。贺铸的诗更关注内心的苦痛,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豪饮的渴望与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