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2 06:18: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村二首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何必再停留,宿营的地方还没有到太阳西斜。
这里的风光如烟如水,青山环绕,真是个好地方;
院子里种着紫色的茄子和黄色的豆子,真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雨水充足,这一年丰收在望,而我却还有三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老夫我并不是现在才犯错,在初次认识陶渊明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良机。
注释:
字词注释:
- 歇处:停留或休息的地方。
- 宿头:宿营的地方。
- 日头斜:太阳西斜,指傍晚时分。
- 风烟:风和烟,形容自然景色。
- 篱落:篱笆,围绕院子的墙。
- 紫茄:紫色的茄子。
- 黄豆:黄色的豆类。
- 雨足:雨水充足。
- 我行:我出发。
- 去程赊:行程拖延。
- 陶泓:陶渊明,指隐逸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闻名,崇尚隐逸生活,常被后人传颂。诗中提到他,表明诗人向往陶渊明那样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山村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在山村游历,感受自然之美,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政治动荡,民众生活艰辛,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寄托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山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开头两句“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出对停留的无奈与对行程的坦然,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的“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描绘了山村的优美景色,风烟缭绕,绿水环绕,青山相伴,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诗人用“雨足”来形容丰收的希望,传达出自然的恩赐与对未来的期待。而“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人生的反思,感慨自己与陶渊明的理想生活间的距离,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机会错失的惋惜。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歇处何防更歇些:停留的地方何必再多停留。
- 宿头未到日头斜:宿营的地方尚未抵达,太阳已经开始西斜。
- 风烟绿水青山国:这里的自然风光如烟似雾,青山绿水环绕,真是个好地方。
- 篱落紫茄黄豆家:院子里种着紫色的茄子和黄色的豆子,生活气息浓厚。
- 雨足一年生事了:雨水充足,这一年丰收在望。
- 我行三日去程赊:我出发后还有三天的路要走。
- 老夫不是如今错:我并不是现在才知道错。
- 初识陶泓计已差:早在第一次认识陶渊明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好机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国度,表现出一种对乡村的崇敬。
- 对仗:如“紫茄黄豆”,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把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宁静与稳定的生活。
- 绿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紫茄、黄豆:代表着丰收与富足的生活。
- 雨足:象征着自然的恩惠与生命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日头斜”是指什么时间?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
诗人提到“陶泓”指的是谁?
- A. 陶渊明
- B. 陶弘景
- C. 陶侃
- D. 陶潜
-
诗中“雨足一年生事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天气的抱怨
- B. 对丰收的期待
- C. 对干旱的担忧
- D. 对时间的焦虑
答案:
- C. 傍晚
- A. 陶渊明
- B. 对丰收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田园生活,与杨万里的作品有相似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山村二首》 vs 陶渊明《饮酒》:
-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歌更加注重描绘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达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两者相辅相成,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