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铅膏细细点花梢,道是春深雪未销。一斛千囊苍玉粟,东风吹作米长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细腻的铅灰色颜料轻轻点缀在花的尖端,仿佛在说春天已经深了,雪却还没有融化。一斗的米囊装满了青色的玉米,春风一吹,米粒仿佛长出了腰身。
注释:
- 铅膏:一种颜料,这里用作比喻,形容花的颜色。
- 点花梢:形容在花的尖端轻轻点染颜色。
- 道是:意指“说是”或“认为”。
- 春深:春天已经很深了,暗示季节的推进。
- 雪未销:雪尚未融化,表明春天和冬天的交接。
- 一斛:一斗(容量单位),用于形容米的数量。
- 千囊:形容数量众多的囊袋。
- 苍玉粟:指青色的玉米。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长腰:比喻米粒饱满,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人齐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米囊花二首》写于春天,是诗人观察自然时的灵感所致。诗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农作物的生长,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米囊花二首 其一》是一首生动地描绘春天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的娇嫩和春风的温暖,给人以清新之感。开头一句“铅膏细细点花梢”,用铅膏这种细腻的材料形象地描绘出花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接下来的“道是春深雪未销”则引入了季节的变迁,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冬天的余韵交织。
中间的“米囊”意象则突显了农田的富饶和丰收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关注与热爱,而“苍玉粟”则让人联想到青色的玉米,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印象。最后一句“东风吹作米长腰”则将春风与农作物的生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传达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铅膏细细点花梢:用铅膏点缀花的尖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情景。
- 道是春深雪未销:春天已经很深了,然而雪却尚未融化,描绘出春冬交替的景象。
- 一斛千囊苍玉粟:描绘丰收的场景,一斗的米装满了青色的玉米,体现了自然的富饶。
- 东风吹作米长腰:春风吹拂使米粒饱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膏比作花的颜色,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上下句之间有工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吹作米长腰”,赋予春风生命,使其更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农业丰收的期盼,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花:春天的象征,生命的开始。
- 雪:冬天的象征,生命的沉寂。
- 米囊:丰收的象征,富饶与希望。
- 东风:春天的象征,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铅膏”主要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颜料
C. 一种食品 -
“米长腰”形容的是米粒的什么状态? A. 干瘪
B. 饱满
C. 瘦弱 -
诗中提到的“春深雪未销”意指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冬天还未结束
C. 春天与冬天相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米囊花二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