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崔伯易》
时间: 2025-01-27 04:4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寄崔伯易
王令
功业尝闻亦有时,
可能天命出依违。
终看世态真何道,
不得吾心自合归。
廊庙得逢应有义,
草茅虽老尚知非。
秋来客况无他异,
时向西风诵式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功业与命运的思考。他提到,功业的成就总是有时机的,或许天命有时会违背常理。最终要看世间的真理是什么,却无法使自己的内心安归。虽然身处权力中心,也应有义气;即便是年老的草茅也知道是非。秋天来临,客居他乡的我,除了对西风吟诵衰微之外,别无他物。
注释
- 功业:事业成就。
- 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运。
- 世态:世间的风俗和现状。
- 廊庙:指权力中心或政治场所。
- 草茅:比喻普通人,或年老的草木。
- 式微:衰落,衰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字子恺,号岐阳,出生于浙江。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令晚年,当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对功名利禄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反思。诗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折射出当时士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奉寄崔伯易》通过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展现了王令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提到“功业尝闻亦有时”,引出对人生成败的看法,暗示功名与事业并非完全由个人努力所决定,而是受制于时运。随后的“可能天命出依违”,则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捉摸,人生充满不确定性。
诗中提到“世态真何道”,表明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索,然而面对复杂的世态,作者却感到无奈,心中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难以自处。接下来的“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则表达了即使身处权力中心也应坚守正义,且年老的草木仍能判断是非,表现出一种对道德的坚持与追求。
最后两句“秋来客况无他异,时向西风诵式微”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省,秋天的来临象征着人生的衰退,而西风则带来一种萧瑟之感,诗人以此抒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业尝闻亦有时:功名与事业的成就往往要看时机。
- 可能天命出依违:有时命运会与预期相违背,难以预测。
- 终看世态真何道:最终要理解世间的真理与道路。
- 不得吾心自合归:却无法让自己的内心安宁归处。
- 廊庙得逢应有义:在权力中心应当有道义和责任感。
- 草茅虽老尚知非:即使是普通的草木也能明辨是非。
- 秋来客况无他异:秋天来临,身处他乡的我与往无异。
- 时向西风诵式微:在西风中吟诵衰微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草茅代指平民百姓,表达对普通人的尊重。
- 对仗:如“功业尝闻”与“天命出依违”形成对比,增强了表意的力度。
- 象征:秋天象征着衰老与无奈,西风则传达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命运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寻求内心安宁与道德坚守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功业:象征着追求与成就,反映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 天命:代表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控,揭示人生的无奈。
- 廊庙:象征权力与责任,表达对社会公义的关切。
- 草茅:象征普通人,揭示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价值与尊严。
- 秋天与西风: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时间的流逝,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功业尝闻亦有时”,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功业的成就取决于个人努力
- B. 功业的成就与时机有关
- C. 功业没有任何意义
- D. 功业可以随意决定
- 答案:B
-
“草茅虽老尚知非”中“草茅”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普通人
- C. 国家
- D. 自然
- 答案:B
-
诗中“秋来客况无他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愉快
- B. 失落
- C. 焦虑
- D. 兴奋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令 vs. 杜甫:王令的诗更关注个体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强调社会的苦难与责任感。在《奉寄崔伯易》中,王令的苦闷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而杜甫的《春望》则以悲壮的语气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令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