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汉》

时间: 2025-01-27 04:07:16

汉鼎重焱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东汉
——王令

汉鼎重焱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东汉时期的反思。汉代的鼎盛和困难交织在一起,天子在位期间也非常勤勉。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效仿古代唐虞那样的治国之道,也无法达到严陵所代表的高尚境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鼎:汉朝的鼎盛时期,象征着国家的强盛。
  • 重焱:形容火焰旺盛,暗指当时的动荡局势。
  • 逆血熬:指社会动荡,民众苦难。
  • 唐虞: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指代理想的治国理政。
  • 严陵: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宝地,象征高尚之处。

典故解析

  • 唐虞:即指尧舜时代,被视为古代的治国典范。
  • 严陵:严陵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地名,以其高洁的风景和人文背景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40-1119),宋代诗人,字子文,号长白,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清新隽永著称,常常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东汉末年,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王令通过诗歌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表达了对东汉王朝的反思与哀叹。开头的“汉鼎重焱逆血熬”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丰盛与苦难交织的局面。汉朝曾是一个强盛的朝代,但在繁华的背后,隐含着民众的苦难和血泪。

“当时天子亦勤劳”一句,突出了统治者在困境中的努力,然而“不能乘作唐虞计”则展现了无法效法古代圣王理想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未会严陵所谓高”则进一步加强了诗人的惋惜,严陵的高洁与东汉的腐败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王令不仅表达了对东汉的忧虑,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哲思与历史感,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鼎重焱逆血熬:描绘了汉朝的辉煌与暗流,火焰象征着力量,逆血则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苦难。
  2. 当时天子亦勤劳:天子虽然努力治理国家,但仍无法改变局势。
  3. 不能乘作唐虞计:表明东汉未能效仿尧舜的理想治国之道。
  4. 未会严陵所谓高:强调了东汉与理想中的高尚境界的差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历史的对比,突出了东汉的困境。
  • 象征:汉鼎、火焰等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社会的动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东汉历史的反思,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鼎:象征国家的兴盛与繁荣。
  • :火焰,象征力量与热情。
  • :象征战争与苦难。
  • 唐虞:象征理想与完美的治理。
  • 严陵:象征高洁与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鼎重焱逆血熬,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唐虞”指的是:

    • A. 统治者的名字
    • B. 理想的治国之道
    • C. 一种古代乐器
  3. 诗中作者对东汉的态度是:

    • A. 积极乐观
    • B. 无奈惋惜
    •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王令的《读东汉》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历史的困境与个人的感慨,王令关注的是东汉的反思,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二者都体现了历史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令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