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其四 赋得春雪梅花,和东坡韵》

时间: 2025-01-11 07:48:04

涂窗谁识暮栖鸦。

和雨和烟畏日车。

春到江南花是雪,月残辽海雪成花。

天因不夜银千顷,水更无声玉万家。

便使剡溪乘兴去,横枝遥见酒旗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涂窗谁识暮栖鸦。
和雨和烟畏日车。
春到江南花是雪,
月残辽海雪成花。
天因不夜银千顷,
水更无声玉万家。
便使剡溪乘兴去,
横枝遥见酒旗叉。

白话文翻译:

谁能知道涂窗上栖息的乌鸦在黄昏时的情景?在细雨和烟雾中,怕见阳光的车马。春天来临在江南,花朵似乎变成了雪,月亮残缺,辽阔的海面上,雪又仿佛变成了花。天色因不夜而显得银光闪烁,水面上更加寂静,宛如万家灯火。即使让我乘兴而去剡溪,远远的树枝上,依然能看到酒旗在飘扬。

注释:

  • 涂窗:指涂抹窗户,常用来隐喻窗外的景象。
  • 栖鸦:栖息的乌鸦,象征孤独和黄昏。
  • 和雨和烟:形容雨和烟雾交融的情景。
  • 日车:太阳下的车马,象征着光明和繁忙。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一片水乡,春天花开如雪。
  • 辽海:指辽阔的海面,象征浩瀚与孤独。
  • 银千顷:形容夜空的银光,广阔无边。

典故解析:

“春到江南花是雪”中的“江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富饶的地区,常被描绘为春天花开满地的美丽景象。而“月残辽海”则暗示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辽阔的海面与残缺的月亮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感。他的诗风以细腻著称,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雪梅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同时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涂窗谁识暮栖鸦”点出一种孤独的情绪,仿佛在问,谁能理解我在窗前的徘徊与思索。在这种孤独中,诗人感受到雨烟交织的朦胧,似乎在逃避日常的繁忙与喧嚣。

接下来,诗人用“春到江南花是雪”描绘出春天的生机,花朵如雪般纯洁,给人以清新之感。然而,随着“月残辽海雪成花”的出现,诗人又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而略显悲凉的境地,月亮的缺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海洋的辽阔让人感受到无边的孤独。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夜空下的银色世界,水面无声,宛如无数的家庭灯火,增添了生活的温暖与宁静。最后一句提到“酒旗叉”,更是点明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友人欢聚。

整首诗以春雪梅花为引子,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让人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涂窗谁识暮栖鸦”:开篇设问,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思索。
    • “和雨和烟畏日车”:描绘了细雨和烟雾的交融,反映出一种对阳光生活的畏惧。
    • “春到江南花是雪”:春天到来,盛开的花朵如雪般洁白,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月残辽海雪成花”:月亮残缺,海面辽阔,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天因不夜银千顷”:夜空如银,表达了宁静的美。
    • “水更无声玉万家”:水面寂静,灯光点点,锦绣的生活画面。
    • “便使剡溪乘兴去”:提到剡溪,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横枝遥见酒旗叉”:酒旗飘扬,象征着欢聚的美好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是雪”用比喻表现春天的美丽。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使诗意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雪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哲理。

意象分析:

  • 涂窗:象征隔绝与思考。
  • 栖鸦:代表孤独与无奈。
  • 江南:象征丰饶、春天的希望。
  • 月残:暗示失落与思念。
  • 银千顷:象征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希望。
  • 酒旗:代表欢乐与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涂窗谁识暮栖鸦”中“暮栖鸦”指的是什么? A. 黄昏时的乌鸦
    B. 清晨的鸟儿
    C. 夜晚的星星
    D. 远方的飞鸟

  2. 诗中提到的“春到江南花是雪”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寒冷
    B. 花开如雪的美丽
    C. 雪在春天的奇观
    D. 江南的冬天

  3. 诗中“酒旗叉”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欢乐
    C. 失落
    D. 远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与自然的美,诗中的月亮与酒意境相似,但李白更强调酒的欢愉,而董元恺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