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
时间: 2025-01-11 19:5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雪歌
作者: 贝琼 〔明代〕
昆仑火炎玉已灰,
神为六叶空花开。
北风万里寒门来,
一夜吹落金银台。
填埙委谷何皑皑,
龙蛇僵缩虎豹哀。
洪流不作龙门雷,
崆峒太白危欲摧。
将军夜出犹未回,
马前一片大如杯。
山中野老居崔嵬,
酌酒以匏烧芋魁。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
但歌田有百谷年无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昆仑山下火焰已熄的景象,象征着辉煌的事物已经灰灭。神仙在空中开出如花的六叶,北风带着寒意从遥远的地方吹来,瞬间将金银台上的树叶吹落一地。山谷中白雪皑皑,龙蛇缩伏,虎豹哀鸣。洪流不再如雷电轰鸣,崆峒山和太白山似乎随时会崩溃。将军出征至今未归,马前的雪迹大得像杯子。山中隐士高居,喝酒时用葫芦器具烤制芋头。谁能知道那银屏翠箔环绕的白台里,田地里却歌唱着丰收的年景,无灾无难。
注释: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常被视为神仙居所。
- 六叶:指神仙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北风:象征寒冷与萧瑟,表明环境的严酷。
- 金银台:象征富贵与繁华。
- 洪流不作龙门雷:意指不再有惊涛骇浪,象征平静与安宁。
- 崆峒太白:两座著名山脉,代表险峻与崩溃的可能。
- 马前一片大如杯:形容雪的厚度,暗示严寒。
-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表达一种对美好环境的怀念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们的情感。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在明代,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繁,诗人通过《白雪歌》表达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以及对人间世事的思考,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白雪歌》通过描绘严冬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昆仑火炎玉已灰”引入,营造出一种苍凉而神秘的氛围,象征着辉煌过后的衰败与无常。接着,北风的吹来不仅带来了寒意,更是引发了对过往繁华的沉思。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银台”的落叶、“龙蛇”的缩伏、以及“马前”的雪迹,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出自然的冷酷与人情的惆怅。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冷眼旁观。通过“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一句,诗人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尽管现实中存在种种艰难,但仍希望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昆仑火炎玉已灰:象征着辉煌事物的消逝,昆仑的火焰已熄灭,暗含对过往的怀念。
- 神为六叶空花开:神仙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北风万里寒门来:北风的来临代表着寒冷的现实与不幸。
- 一夜吹落金银台:繁华的瞬间被摧毁,表现出无常之感。
- 填埙委谷何皑皑:山谷中的白雪,描绘出严冬的景象。
- 龙蛇僵缩虎豹哀:动物因寒冷而无力,表现出环境对生命的威胁。
- 洪流不作龙门雷:平静的水流,无惊涛骇浪,象征安宁。
- 崆峒太白危欲摧:险峻的山脉似乎随时会崩塌,暗示生存的艰难。
- 将军夜出犹未回:暗示战争与征途的艰辛。
- 马前一片大如杯:雪的厚度,形象生动。
- 山中野老居崔嵬:隐士的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依赖。
- 酌酒以匏烧芋魁:生活的简单与朴素,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享受。
-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但歌田有百谷年无灾:在艰难中仍希望丰收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银台”,用以比喻繁华的景象。
- 拟人:如“龙蛇僵缩”,赋予动物以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许多句子都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事的冷淡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神话与远古的辉煌。
- 北风:象征严寒与孤独。
- 白雪:象征纯洁与死亡。
- 金银台:象征繁华与奢华。
- 隐士:象征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雪歌》中的“昆仑”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种神话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中提到的“马前一片大如杯”指的是: A. 马的大小
B. 雪的厚度
C. 杯子的数量
D. 雪的颜色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中送别》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送别》相比,《白雪歌》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世事的感叹,而《山中送别》则侧重于人情的抒发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王维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