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白雪楼
作者: 王越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郢城边秋草深,我来无处觅知音。
朱帘画栋俱尘土,千载谁传宋玉心。
白话文翻译:
在古郢城的边缘,秋天的草丛长得很深,我来到这里却无处可以寻找知音。朱色的帘子和画栋都沾满了尘土,经过千年,谁又能传承宋玉的心声呢?
注释:
- 古郢城: 古代的郢城,今湖北省公安县附近,是楚国的都城,历史悠久。
- 知音: 形容志同道合的人,能理解自己的人。
- 朱帘画栋: 形容古代建筑的装饰,朱红色的帘子和精美的结构。
- 宋玉: 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辞人,以其才华和情感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越,明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蕴含对过往的思索与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时,诗人通过对古郢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孤独的情绪。诗中提到的“宋玉”象征着失落的文化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白雪楼》以古郢城为背景,透过秋草的深邃勾勒出一种沉寂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的情感。诗的开头“古郢城边秋草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凄凉的秋日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对过往的追忆。接下来的“我来无处觅知音”则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失落。尤其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诗人却感到无法与任何人产生共鸣,显示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寂。
“朱帘画栋俱尘土”,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朱红色的帘子和华丽的建筑如今满是尘埃,象征着曾经辉煌的文化已然消逝。最后一句“千载谁传宋玉心”,更是将目光投向历史,质疑现代人是否能够理解与传承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似乎在感叹文化的断裂与传承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化传承的深沉反思,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与哲理性,充分体现了王越的诗歌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郢城边秋草深: 通过“古郢城”与“秋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空的交错。
- 我来无处觅知音: 诗人自述,来到这个地方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知音,突显孤独之情。
- 朱帘画栋俱尘土: 描绘了古建筑的衰败,象征着文化的遗忘与历史的沧桑。
- 千载谁传宋玉心: 反思历史,问谁能理解宋玉的情感,表达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 “朱帘画栋”比喻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现在的对比。
- 对仗: “朱帘画栋”与“俱尘土”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排比: 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消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过往辉煌的感叹,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郢城: 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秋草: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朱帘画栋: 体现了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
- 宋玉心: 代表着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承载着文化的精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郢城”位于现代的哪个省?
- A. 湖北
- B. 江苏
- C. 安徽
- D. 浙江
-
“我来无处觅知音”中“知音”的意思是?
- A. 朋友
- B. 能理解自己的人
- C. 爱人
- D. 学者
-
“朱帘画栋俱尘土”中“尘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灾害
- D. 快乐
答案:
- A. 湖北
- B. 能理解自己的人
-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王越的《白雪楼》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王越则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