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星一一如洗,朗月明明欲波。
高台夜听竹声过,热心被他吹破。
最喜良田满满,还看远岫峨峨。
风前一枕漫颜酡,却笑从前总错。
白话文翻译:
清晰的星星一颗颗地像洗净了一般,明亮的月光仿佛要荡起涟漪。
在高台上,夜晚听着竹声飘过,热切的心情被这声音打破。
我最喜欢的是丰收的良田,远处的山峦高耸入云。
在微风中,头枕在一枕上,脸上泛起红晕,笑着回忆过去的种种错误。
注释:
- 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夜空星星的清晰。
- 朗月:明亮的月亮,表现夜晚的宁静和清晰。
- 高台:指高处的平台,象征高远的视野和心境。
- 竹声:竹子摇曳所发出的声音,常用以表达幽静、清雅的意境。
- 热心:热切的心情,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景的渴望。
- 良田:肥沃的田地,象征丰收与富饶。
- 岫:山峦,通常指阴沉陡峭的山。
- 漫颜酡:脸上泛红,形容因回忆或感慨而酡颜。
- 总错:指过去的错误,可能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尊素(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常融入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黄尊素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之中,诗中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田园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反思。明代社会经济渐趋繁荣,农田丰收的景象频繁出现,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空、竹声、田园和山峦的美丽景象。全诗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往事的反思。首句“疏星一一如洗,朗月明明欲波”,描绘了一个清晰而明亮的夜晚,星星和月亮交相辉映,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接下来的“高台夜听竹声过”,则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仿佛在幽静的高台上,静静倾听竹林中传来的清脆声响,心中自然涌起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最喜良田满满,还看远岫峨峨”这两句通过对丰收田野和高耸山峦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自然与人心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而最后一句“风前一枕漫颜酡,却笑从前总错”,则是对往昔经历的反思,带着一丝幽默和自嘲,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心灵的共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星一一如洗:表达夜空中的星星清晰明亮,似乎经过洗涤,象征纯净的心灵。
- 朗月明明欲波:形容月光明亮,仿佛要荡漾出涟漪,增加了夜晚的动感。
- 高台夜听竹声过:在高处静静聆听竹子的声音,展现宁静与淡泊的心态。
- 热心被他吹破:热切的心情被竹声打破,显示出对生活的敏感与热情。
- 最喜良田满满:表达对丰收田地的喜爱,象征富饶的生活。
- 还看远岫峨峨:远处高耸的山峦,象征着人生的目标与追求。
- 风前一枕漫颜酡:在微风中轻松倚靠,脸上泛红,暗示轻松愉快的心情。
- 却笑从前总错:以笑对待过去的错误,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疏星”与“朗月”,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将星星比作洗净的物品,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清晰的感觉。
- 拟人:竹声似乎有生命,能够“吹破”热心,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往的反思与释怀,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生活图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月: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竹声:象征自然的清幽,传达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 良田:象征富饶与幸福,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 岫:象征高远与理想,暗示人生的目标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朗月明明欲波”中的“波”是指什么?
- A. 水波
- B. 心波
- C. 风波
答案:A
-
填空题:诗中提到“高台夜听____声过”,填入合适的词语。 答案:竹
-
判断题:诗人对往事持有遗憾的态度。(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意境同样悠远。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月夜的情景及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西江月》:两首诗都以夜晚的月亮为主题,但前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尊素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