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时间: 2025-01-25 18:2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
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
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
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至德的仁政普及于天下,关怀之情遍布九州。
想到这些人离开故土,漂泊在外将依附于何处呢?
外面避开征战的次数,内心亲朋稀少令人伤感。
叹息没有逢到明君盛世,如何能照亮那些隐秘的忧愁呢?
在柏台上简省行李,兰殿赐予朝服。
别离的曲调在秋风中响起,恩泽的法令如春辉般温暖。
使得四海安宁,诏令下达到万众归心。
惭愧自己非夔龙之佐,徒然歌唱鸿雁归飞。
注释
字词注释:
- 至德:至高的道德,指仁德之政。
- 九围:指广大的地域,古代常用来形容天下。
- 蓬转:指漂泊不定的状态,如蓬草随风而动。
- 征戍:征战和戍守,指战争带来的离乱。
- 柏台:古代的台榭,常用于接待和举行仪式的地方。
- 兰殿:指文官的殿堂,象征权威和地位。
- 恩令:恩惠的法令,指朝廷的恩赐。
- 夔龙:夔和龙,古代传说中的大圣和神,有辅佐之意。
典故解析:
- 夔龙:夔是神话中的大圣,龙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诗中提及以表示对自己能力的自谦。
- 鸿雁飞:鸿雁常用于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强调诗人的感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宰相,因其诗歌清新脱俗,兼具政治关怀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应圣旨而作,目的是为送别宇文融,涉及户口管理的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局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至德临天下”开篇,展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仁政理念,诗人对舍弃故土、离开家乡的人的关怀和同情贯穿全诗。通过描绘人们因征战而四处漂泊的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亲友离散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诗中“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治世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积极的愿景,提到“恩令生春辉”,表现出对未来美好局面的期待,更有“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定的社会图景。最后一句“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则表现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谦逊,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充满了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德临天下:强调仁德之政普遍施行。
- 劳情遍九围:关心之情遍及四方。
- 念兹人去本:思念那些离开故土的人。
- 蓬转将何依:无依无靠,漂泊不定。
- 外避征戍数:外面避开战乱的情况。
- 内伤亲党稀:内心对亲友稀少的悲伤。
- 嗟不逢明盛:叹息未能遇到明君盛世。
- 胡能照隐微:如何能照亮内心的隐忧。
- 柏台简行李:在柏台上准备简朴的行装。
- 兰殿锡朝衣:在兰殿赐予朝服。
- 别曲动秋风:离别的曲调在秋风中回响。
- 恩令生春辉:恩泽的法令如春光般温暖。
- 使出四海安:使四海安宁。
- 诏下万心归:诏令使得万众归心。
- 怍非夔龙佐:惭愧自己不是能辅佐明君的人。
- 徒歌鸿雁飞:只能空唱鸿雁归飞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形成对比,增强表达的力度。
- 比喻:用“鸿雁飞”比喻思乡与离别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情与政治,表达了对离散人群的关怀、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以及对理想治世的追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至德:象征仁政与道德。
- 蓬草: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 柏台、兰殿:象征权力与地位。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至德”指的是什么?
A. 魂魄
B. 仁德之政
C. 战争 -
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人的关心?
A. 统治者
B. 离乡人
C. 士兵 -
“怍非夔龙佐”的意思是什么?
A. 感到惭愧
B. 感到骄傲
C. 感到无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期盼。
- 杜甫《春望》:抒发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张说的此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动荡时代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情与个人命运,后者则更关注国家与政治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