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
道傍花欲合,枝上鸟犹稀。
共忆浮桥晚,无人不醉归。
寄书题此日,雁过洛阳飞。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晦暗的日子里,我觉得春天还很浅薄,站在江边看着衣服洗涤的情景。路边的花儿似乎要盛开,但树上的鸟儿却仍然稀少。我们共同回忆起在浮桥上的傍晚时光,那里没有一个人不醉酒归家。今天我寄出信件,题写着这个日子,雁儿正从洛阳飞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晦日:阴天或光线暗淡的日子。
- 春浅:春天来得还不够深。
- 江浦:江边的码头或岸边。
- 湔衣:洗衣服,用水冲洗衣物。
- 道傍:路边。
- 欲合:即将开放,形容花朵。
- 犹稀:仍然稀少。
- 浮桥:一种浮在水面上的桥。
- 醉归:喝醉后回家。
- 寄书:寄信。
典故解析:
- 洛阳:古都,唐代的重要城市,雁过洛阳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公元660年-约730年),字公度,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性情豪放,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的一个晦暗天气,诗人借景抒情,抒发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晦日》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天尚在萌动、生活中的孤寂与怀念。开篇“晦日嫌春浅”,便以一种抑郁的色调揭示了春日的迟缓,给人以沉重的感觉。接着通过“江浦看湔衣”描绘出一幅江边洗衣的场景,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常。诗中的“道傍花欲合,枝上鸟犹稀”,则通过花朵和鸟儿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到来,营造了一种孤独感。
“共忆浮桥晚,无人不醉归”一句,回忆起往日的欢聚时光,显得格外动人。在这里,诗人不仅在回顾过去的快乐,也在感慨如今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寄书题此日,雁过洛阳飞”则引入了思乡的情感,雁儿的迁徙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传达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象,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事变迁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晦日嫌春浅:在阴暗的日子里,感到春天的来得还不够。
- 江浦看湔衣:在江边看着人们洗衣服的情景。
- 道傍花欲合:路旁的花朵似乎已经准备开放。
- 枝上鸟犹稀:树上的鸟儿依然稀少,春意未浓。
- 共忆浮桥晚:大家共同回忆浮桥上的傍晚时光。
- 无人不醉归:那时没有一个人不醉酒归家。
- 寄书题此日:今天我寄信,题写着这个日子。
- 雁过洛阳飞:候鸟飞过洛阳,象征着思乡与离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道傍花欲合,枝上鸟犹稀”,展现了工整的句式。
- 意象:通过“花”、“鸟”、“雁”等自然意象传递情感,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光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晦日:象征着孤独和沉闷。
- 江浦:代表生活的平淡与琐碎。
- 花: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鸟:暗示着春天的还未到来。
- 浮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雁:代表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晦日”指的是哪种天气?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
诗中提到的“浮桥”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亲友的重聚
C. 离别的孤独 -
诗人回忆的场景是在哪里?
A. 江边
B. 山上
C. 市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张说的《晦日》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张说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回忆,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