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能和尚塔》

时间: 2024-09-19 21:23:53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意思解释

书香能和尚塔

作者: 张说 〔唐代〕

原文展示: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白话文翻译:

这位大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法力依然存在。
他所散发的香气远远飘散,没有任何障碍,
我的心也随之到了南海。

注释:

  • 捐世:意为离开世间,指去世。
  • 法力:指佛教中修行者所具备的力量与德行。
  • 无碍香:无碍,表示没有障碍;香,常指佛教修行者的德行与智慧。
  • 南海:这里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可能暗指佛教圣地或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懿,号玉山,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佛教理想的追求与精神世界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期,诗人受佛教思想影响,表达了对已故高僧的怀念与敬仰。

诗歌鉴赏:

《书香能和尚塔》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作。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高僧的怀念与追思。诗的开头提到“大师捐世去”,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已故高僧的哀悼之情。接下来的“空馀法力在”,则传达出一种对高僧精神力量的崇敬与追溯,尽管他已经离世,但其影响依旧存在,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无碍香”不仅是对高僧品德的赞美,也隐喻了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与影响。香气远扬,象征着高僧智慧的无处不在,正如佛教教义在世间的传播,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最后一句“心随到南海”,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南海在这里不仅指代地理上的一处位置,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是理想的境界。这种心灵的寄托与追求,使整首诗在哀悼中又透出一丝希望与向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师捐世去:直接交代了高僧的离世,带有怀念与哀悼之情。
  2. 空馀法力在:强调即使高僧已去,但他的精神和智慧仍然存在,给人以力量和启发。
  3. 远寄无碍香:表明高僧的德行如香气般弥散,且没有任何障碍,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播。
  4. 心随到南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南海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僧的德行比作香气,展现其无形的影响力。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南海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追忆,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精神力量的渴望与追求,传递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师:象征智慧与慈悲。
  • 法力:代表佛教教义的力量。
  • :象征德行与智慧的传播。
  • 南海:象征理想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说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无碍香”中的“无碍”指的是什么?

    • A. 有障碍
    • B. 没有障碍
    • C. 障碍重重
  3. 诗中提到的南海象征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理想的境界
    • C. 现实的烦恼

答案:

  1. B. 唐代
  2. B. 没有障碍
  3. B. 理想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王维》——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赠王维》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风格清新而富有哲思。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忧虑,展现了另一种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