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诗》

时间: 2025-01-25 18:18:13

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

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

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诗 杨广 〔隋代〕

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 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 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

白话文翻译:

不知不觉中,一年即将结束,我又回到了长安。 月光下,冰冻的影子若隐若现,风声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 江海中的波涛汹涌澎湃,崤山和潼关的险峻山坡难以攀登。 无法借助飞鸟传递消息,只能徒劳地想要触动和銮的声音。

注释:

  • 不觉岁将尽:不知不觉中,一年即将结束。
  • 已复入长安:我又回到了长安。长安,古都名,今陕西西安。
  • 月影含冰冻:月光下的影子仿佛被冰冻住。
  • 风声凄夜寒:风声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
  • 江海波涛壮:江海中的波涛汹涌澎湃。
  • 崤潼坂险难:崤山和潼关的险峻山坡难以攀登。崤山,位于河南西部;潼关,位于陕西东部。
  • 无因寄飞翼:无法借助飞鸟传递消息。
  • 徒欲动和銮:只能徒劳地想要触动和銮的声音。和銮,古代车上的铃铛,此处指传达消息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广,即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但也因奢侈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杨广的诗歌多表现其豪迈的气概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广在冬夜回到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冬夜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诗中“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一句,以月影和风声为媒介,传达出冬夜的寒冷和凄凉,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后两句“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暗示了国家面临的艰难局势。最后两句“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表达了作者无法传达心声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杨广诗歌的豪迈与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知不觉中一年即将结束,自己又回到了长安。
  2. 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通过对月影和风声的描绘,传达出冬夜的寒冷和凄凉,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
  3.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暗示了国家面临的艰难局势。
  4. 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表达了作者无法传达心声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影含冰冻”中的“含”字,将月影比作被冰冻住,形象生动。
  • 拟人:“风声凄夜寒”中的“凄”字,赋予风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中的“壮”与“难”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 月影:象征着孤独和寒冷,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
  • 风声:象征着凄凉和不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 江海波涛:象征着国家的动荡和艰难。
  • 崤潼坂:象征着国家的险峻和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影含冰冻”中的“含”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风声凄夜寒”中的“凄”字赋予了风声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凄凉 C. 不安 答案:B

  3. 诗中“江海波涛壮”和“崤潼坂险难”分别象征了什么? A. 国家的动荡和艰难 B. 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C. 冬夜的寒冷和凄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杨广《冬夜诗》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杨广的诗更多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隋唐五代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杨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