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秋》

时间: 2025-01-26 22:51:03

吹玉笛,过江干。

十分春思已阑珊。

晓风残月无多地,便作天涯柳絮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殿秋
文廷式 〔清代〕
吹玉笛,过江干。十分春思已阑珊。
晓风残月无多地,便作天涯柳絮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情景。吹着玉笛,越过江岸,春天的思念已经渐渐消逝。清晨的微风和残月不再多,便让人将其视作天涯的柳絮。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殿:指桂花的宫殿,象征着秋天的美丽。
  • 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象征高雅和清丽的音乐。
  • 江干:江岸。
  • 阑珊:形容春天的思念已经消逝,显得微弱。
  • 晓风:清晨的风,清新而凉爽。
  • 残月:指清晨时分的月亮,已接近消逝。
  • 天涯柳絮:比喻远方的景象,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离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通过描写春思的消退和秋的到来,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约1800-?),字仲明,号白云,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他的诗词风格清新秀丽,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时期。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和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桂殿秋》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的诗作。开篇以“吹玉笛,过江干”引入,既展示了优雅的音乐,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随后“十分春思已阑珊”一句,点明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春天的思念已经淡去,给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感觉。

“晓风残月无多地”中,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感受到早晨的微风和即将消逝的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使得情感更加深沉。最后一句“便作天涯柳絮看”,则在对比中引发思考,柳絮随风而散,象征着离愁与思念,使人对远方和逝去的时光产生深刻的感慨。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它不仅是一幅秋日的自然图景,更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玉笛,过江干:吹着美妙的玉笛,仿佛在悠扬的音乐中飘过江岸,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恬静的氛围。
  • 十分春思已阑珊:春天的思念已经到了尽头,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
  • 晓风残月无多地:清晨的微风与快要消失的月亮,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短暂。
  • 便作天涯柳絮看:将此情此景比作遥远的柳絮,象征着离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微风和月亮与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晓风残月”,对称而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春天思念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笛:象征高雅与清丽,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艺术追求。
  • 江干:代表自然和生活的场景,增强了诗的空间感。
  • 春思:象征思念和渴望,反映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晓风残月:自然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流逝。
  • 柳絮:象征离愁,体现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玉笛,过江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思念
    • C. 冬天的寒冷
  2. “十分春思已阑珊”中的“阑珊”是什么意思?

    • A. 旺盛
    • B. 渐弱
    • C. 热烈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秋天的赞美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桂殿秋》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但《月下独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桂殿秋》则是在秋天来临之际,反映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均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文廷式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