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信祠 张耒 〔宋代〕
千金一饭恩犹报,南面称孤岂遽忘。 何待陈侯乃中起,不思萧相在咸阳。
白话文翻译:
韩信曾受千金一饭之恩,他依然记得报答; 即使南面称孤,他也不会轻易忘记。 为何要等到陈胜起义才崛起, 而不去思考萧何在咸阳的处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金一饭:指韩信早年贫困时,受到漂母的一饭之恩,后来以千金回报。
- 南面称孤:指韩信被封为齐王,南面称孤,即成为一方诸侯。
- 陈侯: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 萧相:指萧何,汉初名臣,曾辅佐刘邦。
典故解析:
- 千金一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早年贫困,受漂母一饭之恩,后以千金回报。
- 南面称孤:古代诸侯自称“孤”,南面称孤即成为一方诸侯。
- 陈胜起义: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为首。
- 萧何在咸阳:萧何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咸阳辅佐刘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代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感慨和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韩信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的历史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忠诚与背叛、时机与选择的深刻思考。首句“千金一饭恩犹报”,赞扬了韩信不忘恩情的品质;次句“南面称孤岂遽忘”,则暗示了韩信即使地位显赫,也不会忘记初心。后两句“何待陈侯乃中起,不思萧相在咸阳”,则提出了对韩信选择时机的质疑,认为他应该更早地把握机会,而不是等待陈胜起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抉择的深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千金一饭”的典故,赞扬了韩信的知恩图报。
- 次句“南面称孤”表明韩信的地位,而“岂遽忘”则强调了他不忘初心的品质。
- 第三句“何待陈侯乃中起”,提出了对韩信等待时机的质疑。
- 末句“不思萧相在咸阳”,则暗示了韩信应该更早地把握机会,而不是等待外部条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韩信的知恩图报与对时机的选择,突出了主题。
- 典故:运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韩信的评价,探讨了忠诚与背叛、时机与选择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抉择的深刻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金一饭:象征知恩图报的品质。
- 南面称孤:象征地位显赫。
- 陈侯:象征时机与选择。
- 萧相:象征智慧与谋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金一饭”指的是什么? A. 韩信的财富 B. 韩信对漂母的回报 C. 韩信的饮食
- “南面称孤”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A. 韩信的孤独 B. 韩信的地位 C. 韩信的野心
- 诗中提到的“陈侯”是指谁? A. 陈胜 B. 陈平 C. 陈友谅
- “不思萧相在咸阳”暗示了什么? A. 韩信的遗忘 B. 韩信的智慧 C. 韩信的时机选择
答案:1. B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史记·淮阴侯列传》:详细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
- 《过秦论》:贾谊的作品,对秦朝的兴衰进行了深刻分析。
诗词对比:
- 《韩信》(李白):李白的诗作,通过对韩信的赞美,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著,详细记载了韩信的生平。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张耒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