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怀五首寄致道
作者:谢直 〔宋代〕
贫者士之常,富亦我所欲。
得常讵要大,逐欲何由足。
荒哉化蝶翁,微欤监河粟。
人生命如线,日须不盈匊。
俯仰天地间,何由放羁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贫富之道的思考。贫穷是士人所常见的生活,然而富裕也是我所渴望的。得到的东西常常不需要太大,可是对于欲望的追逐又怎么能满足呢?化作蝴蝶的老人是多么荒唐,监视着河边的谷物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生的命运就像细线,日子总是装不满一个小囊。俯视仰望天地之间,如何才能放下这些羁绊呢?
注释:
- 贫者士:指常见的贫穷而有志的士人。
- 富亦我所欲:富裕也是我所渴望的。
- 得常讵要大:得到的东西常常不需要太多。
- 逐欲何由足:对于欲望的追逐又怎么能满足呢?
- 荒哉化蝶翁:形容化作蝴蝶的老人是多么荒唐。
- 微欤监河粟:监视着河边的谷物是多么微不足道。
- 人生命如线:人生的命运就像细线。
- 日须不盈匊:日子总是装不满一个小囊。
- 俯仰天地间:俯视仰望天地之间。
- 何由放羁束:如何才能放下这些羁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关注人性和命运,风格多样,时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顿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流露出的对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的矛盾,体现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的“贫者士之常,富亦我所欲”,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与对贫穷的认知,显示了他对士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接着,诗人又提出“得常讵要大”,揭示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并不需要过于奢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理性理解。
“逐欲何由足”一句则是对欲望无止境的感叹,暗示着人无论如何追逐物质,内心的满足感始终难以实现。这种追逐欲望的无奈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人生命如线”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和虚无。最后,“俯仰天地间,何由放羁束”更是引发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羁绊的反叛和渴望解放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读后令人深思。它不仅仅是对物质和精神的探讨,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者士之常:贫穷是许多士人的常态,表明了士人群体的普遍状况。
- 富亦我所欲:虽然贫穷是常态,但富裕的生活同样是我所渴望的。
- 得常讵要大:得到的东西不需要太多,表达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逐欲何由足:对欲望的追逐似乎永远无法满足,揭示了人性的贪婪。
- 荒哉化蝶翁:化蝶的老人象征着对自由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却显得荒唐。
- 微欤监河粟:监视微不足道的谷物,讽刺人们对琐事的关注。
- 人生命如线:人生的命运脆弱如细线,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日须不盈匊:生活中总是无法填满自己的需求,表现了内心的空虚。
- 俯仰天地间:在天地之间的思考,表现了对宇宙的渺小与人类的困惑。
- 何由放羁束:寻找解放的方式,思考如何摆脱生活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细线”,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句式,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增强了思考的力度。
主题思想:
通过对物质欲望的反思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者:象征着士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限制。
- 富:代表物质欲望与生活的理想状态。
- 化蝶翁:象征着对自由和变化的追求。
- 河粟:象征生活中的微不足道与琐碎事物。
- 线:象征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贫者士之常”,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贫穷是士人的常态
B. 富裕是士人的常态
C. 士人不应贫穷
答案:A -
“逐欲何由足”这句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人生的短暂
B. 物质欲望的无止境
C. 自由的渴望
答案:B -
诗中用“人生命如线”比喻了什么? A. 人生的长久
B. 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C. 人生的丰富多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自省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谢直的诗作相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探讨了人对生活的感慨,但侧重于思乡情怀,而谢直的作品则更关注物质欲望与人生的哲理。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