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时间: 2025-01-22 01:54:57

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地变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地变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长久怀念邴曼的容颜,远远仰慕苏州的蘧伯玉。
修养志向怎么能如此轻易,极少的土地也改变不了我的愿望。
可叹的是误入士人之道,竟使我衣食拮据。
读书不求金钱,终身也难以深读。
为扫除松林而感到羞愧,天天仅能吃一碗粥。

注释

  • 邴曼:古代美人,寓意美丽与才华。
  • 蘧伯玉:指古代贤者,表示追慕之意。
  • 养志:指培养志向。
  • 误儒冠:意为误入士人的行列,带有自嘲。
  • 籯书:阅读书籍,强调学习。
  • 洒扫:清扫,表明一种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个人经历使其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反思与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与友人希周在松林下散步,感怀人生的种种与理想的距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名士与美人形象的追慕,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开头两句以邴曼与蘧伯玉为引,表达了对美丽与才华的渴望,似乎在诉说一种失落的情感。接下来,诗人用“养志则安能,寡地变所欲”来表明即使拥有志向,处于贫瘠的环境中,理想依然难以实现。通过对“误儒冠”的自嘲,诗人揭示了士人生活的困窘,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压力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最后两句则以一种淡淡的自责与羞愧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上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谢直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诗人的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怀邴曼容:表达作者对邴曼美貌的长久怀念。
  2. 远慕蘧伯玉:远方仰慕古代贤者的才华,展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3. 养志则安能:即使有志向,又如何能在困境中实现呢?
  4. 寡地变所欲:贫瘠的土地改变不了我的愿望,体现现实的无奈。
  5. 邈哉误儒冠:可叹自己误入士人之道,感到对理想的失落。
  6. 坐使衣食促:这种身份使得生活拮据,表明社会的不易。
  7. 籯书不论金:读书并不以金钱为目的,反映出对知识的追求。
  8. 终身未易读:一生都难以深入阅读,隐含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无奈。
  9. 洒扫惭老僧:清扫松林的动作让诗人感到羞愧,象征一种卑微的生活状态。
  10. 日食才一粥:每天仅能吃一碗粥,显示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美好事物比作古代名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自嘲“误儒冠”,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在对名士与美人的怀念中,流露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与对知识追求的坚定。诗人以淡淡的忧愁与自责,揭示出一个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邴曼:美的象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蘧伯玉:才华横溢的象征,体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身处松下,反映出内心的沉思。
  • :象征生活的拮据,表明现实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谢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邴曼”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丽与才华
    • C) 权力
    • D) 知识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

    • A) 书籍
    • B) 粥
    • C) 松树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宋代
  2. B) 美丽与才华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谢直的《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与李白的《将进酒》: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谢直的表达更为沉郁,李白则更加豪放。
  • 风格:谢直的诗歌语言清新,情感细腻;李白则以豪放激昂著称,表现出更为奔放的个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下,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