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 题画四阕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4:0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帘幕风微,鞦韆人静,酒尽春无那。迢递高楼孤寂坐。缥缈笛声飞堕。恨烛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白话文翻译:
正当我喜爱月光透过云层洒落时,怎料那柳树下的花儿却在沉睡。帘幕轻轻摇动,微风拂面,秋千上的人静悄悄的,酒已饮尽,春天的美好时光似乎也消逝无踪。孤独地坐在高楼上,感觉遥远而寂寞。缥缈的笛声在空中飘荡,仿佛在空中沉落。恨不得蜡烛的光线能多一些,夜晚却似乎格外漫长,院子深邃,墙壁迥立,只能依靠微风的吹拂。
注释:
- 月来云破:月亮正好从云中透出光来。
- 柳眠花卧:柳树下,花儿恰似在安静地睡觉。
- 帘幕风微:帘子轻轻拂动,微风吹来。
- 鞦韆人静:秋千上没有人声,显得格外静谧。
- 酒尽春无那:酒已经喝完,春天的美好时光也随之消逝。
- 迢递高楼:高楼遥远而孤独。
- 缥缈笛声:轻柔飘渺的笛声。
- 恨烛短宵长:恨不得蜡烛的光亮能多一些,夜晚却显得很漫长。
- 院深墙迥:院子深邃,墙壁高耸,显得幽静。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月光、柳花、酒、笛声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约1490—1566),字义山,号澄江,明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典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东阳晚年,正值明朝中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感慨时事,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雨中花·题画四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孤独,从月光的透射到花的安静,再到酒尽春逝,整个诗篇犹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开头的“正爱月来云破”便引人入胜,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缕清风拂面,月光洒落的温柔;而随后的“那更柳眠花卧”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眼光捕捉到自然中的静谧之美。
诗中反复提到的“孤寂”与“恨烛短宵长”,显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渴望,似乎在追忆那些曾经美好的瞬间。这种情感在“缥缈笛声飞堕”中得到了升华,笛声如同诗人的心声,徘徊在空中,恍若梦境。诗的最后,通过“凭仗风吹过”这一意象,诗人将孤独感与对自由的渴望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在清新典雅中透出一丝愁苦,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爱月来云破:描写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月光透过云层,带来光明。
- 那更柳眠花卧:对比了月光下的宁静场景,柳树下的花儿似乎在安睡,传达一种安逸的氛围。
- 帘幕风微:帘子轻轻摇动,带来微风,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 鞦韆人静:秋千没有人,显得幽静,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酒尽春无那:酒已饮尽,春天美好时光的流逝,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迢递高楼孤寂坐:表达孤独的坐在高楼上,感到遥远和孤寂。
- 缥缈笛声飞堕:笛声如梦,飘荡在空中,增加了诗的空灵感。
- 恨烛短宵长:蜡烛的光线短暂,夜晚显得漫长,体现了对时间的无奈。
- 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院子深邃,墙壁高耸,只有微风送来些许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缥缈笛声”,形容笛声轻柔。
- 拟人:如“柳眠花卧”,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体结构和句式工整,对比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景与孤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主题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
- 柳树:常常代表柔情与生命。
- 笛声:象征孤独与思念。
- 蜡烛:象征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文化内涵:
诗中多种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孤独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尽春无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饮酒的喜爱
B. 对春天的怀念
C. 对孤独的享受
D. 对自然的赞美 -
“缥缈笛声飞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东阳的《雨中花》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李白侧重于对家的思念,而李东阳则更多地关注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东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