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闻杂军及第三团一律撤退归,第四团童团长继剿》
时间: 2025-01-26 04:1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闻杂军及第三团一律撤退归,第四团童团长继剿》
作者: 黄光
横槊临江吟未了。
怎惊起夜乌树绕。
影动杯蛇,射疑水蜮,
瞥眼莺声乱。
盼得牙旗花外到。
想野丈定多烦恼。
恨释春风,香还秾艳,
愿唱清平调。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吟唱的诗句尚未结束,
为何惊动了夜晚的乌鸦,环绕在树间?
影子在杯中游动,似蛇般缠绕,
水面上仿佛有蜮(蛤蟆)在游弋,
我瞥见莺鸟的歌声杂乱无章。
期待着牙旗(军旗)从花丛中到来,
想必野外的将士也多有烦恼。
怨恨春风的离去,香气依旧浓艳,
愿意高歌一曲《清平调》。
注释:
- 横槊:意指横着持剑,象征勇武与豪情。
- 夜乌:夜晚的乌鸦,常与凶险、战乱有关。
- 杯蛇:形象地描述水面波动,可能是指蛇的游动。
- 蜮:古代对蛙类的称呼,代表水中生物。
- 牙旗:军旗,象征军队的到来。
- 春风:象征美好的春天和希望,诗中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清平调:古诗中常用的乐曲名称,象征平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光,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战争、家国情怀为主题,风格豪放而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难期间,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感慨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了将士的辛劳与不易。
诗歌鉴赏:
这首《雨中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乱时期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横槊临江吟未了”,既有英雄豪情又带着些许无奈,诗人似乎在吟唱中表达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着,通过“怎惊起夜乌树绕”,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暗示战乱带来的惊恐与不安。
“影动杯蛇,射疑水蜮”,这一句利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警觉,反映出战士们在水边潜伏时的紧张气氛。其后“盼得牙旗花外到”,更是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透出一种对和平的深切渴望。最后的“愿唱清平调”,则是对未来平安生活的美好期许,显示了诗人虽身处战乱,却仍怀有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横槊临江吟未了:表明诗人正在吟唱,表达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 怎惊起夜乌树绕:乌鸦的惊起暗示了战乱的来临,充满不安。
- 影动杯蛇,射疑水蜮:生动描绘水中的动静,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 盼得牙旗花外到:期待军队的到来,象征胜利的希望。
- 想野丈定多烦恼:暗示战士们的辛劳与忧虑。
- 恨释春风,香还秾艳:对失去美好春光的惋惜。
- 愿唱清平调:渴望未来的和平与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影动杯蛇”将水波比喻成蛇的运动,生动形象。
- 拟人:如“夜乌树绕”,赋予乌鸦以惊惧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影动”和“射疑”等,形成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乱的深切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希望和平降临的强烈愿望。
意象分析:
- 夜乌:代表着战争的阴影与不安。
- 杯蛇:象征着战斗中的紧张状态。
- 牙旗:象征胜利与希望的到来。
- 春风:象征美好的生活与和平。
- 清平调:象征对未来安宁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夜乌”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乱
- C. 自然
- D. 美好生活
-
诗中的“清平调”代表什么?
- A. 战争
- B. 悲伤
- C. 和平
- D. 忧愁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但侧重于对美景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黄光的《雨中花》则更聚焦于战乱情绪与期待和平的心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黄光研究》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