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时间: 2025-01-10 21:52:07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白话文翻译:

军歌应当唱响回环的大刀声,誓言要消灭胡人,从玉门关出击。只知道在沙场上为国家而死,何必需要用马革包裹尸体归来。

注释:

  • 军歌:指军中的歌曲,这里象征军队的士气和斗志。
  • 大刀环:大刀的环,这里指大刀,象征战斗和武力。
  • 胡奴:古代对北方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敌人。
  • 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指边疆。
  • 沙场:战场。
  •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战死沙场后尸体的处理方式。

典故解析:

  • 玉关:玉门关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前线,象征着边疆的防御和战士的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梦庵,晚清革命家、教育家。他参与了光复会的活动,积极推动反清革命。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徐锡麟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表达了他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诗中“军歌应唱大刀环”一句,通过军歌和大刀的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的决心。“誓灭胡奴出玉关”则进一步强调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和边疆的防御。后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则体现了诗人愿意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强调了为国家而死的荣耀,而不在乎死后的安葬方式。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简练,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军歌应唱大刀环”,通过军歌和大刀的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的决心。
  • 第二句“誓灭胡奴出玉关”,强调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和边疆的防御。
  • 第三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体现了诗人愿意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 第四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强调了为国家而死的荣耀,而不在乎死后的安葬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大刀环”比喻战斗和武力。
  • 对仗:“军歌应唱大刀环”与“誓灭胡奴出玉关”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以及愿意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刀环:象征战斗和武力。
  • 玉关:象征边疆的防御和战士的牺牲。
  • 沙场:象征战场和牺牲。
  • 马革裹尸:象征战死沙场后的处理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刀环”象征什么? A. 战斗和武力 B. 和平与安宁 C. 文化和艺术 D. 商业和贸易

  2. “玉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边疆的防御 B. 城市的繁荣 C. 文化的交流 D. 经济的中心

  3. 诗中“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什么?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安葬方式的重视 C. 对国家而死的荣耀 D. 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满江红》: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
  • 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诗词对比:

  • 徐锡麟的《出塞》与岳飞的《满江红》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但《出塞》更侧重于边疆的防御和战士的牺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徐锡麟诗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
  • 《中国古代爱国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