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赦》

时间: 2024-10-17 17:42:28

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

国严三岁祀,恩洗万方春。

舟檝随南斗,衣冠拱北辰。

岭南并岭北。

多少望归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赦 张舜民 〔宋代〕

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 国严三岁祀,恩洗万方春。 舟檝随南斗,衣冠拱北辰。 岭南并岭北,多少望归人。

白话文翻译:

敲响鼓声填满街道,传播声音越过水边。 国家庄严地举行三年一次的祭祀,恩泽洗涤了万方的春天。 船只随着南斗星移动,衣冠之人向北辰星拱手。 岭南和岭北,有多少盼望归家的人。

注释:

  • 击鼓填街道:形容鼓声响亮,传遍街道。
  • 传声过水滨:声音传播到水边。
  • 国严三岁祀:国家庄严地举行三年一次的祭祀活动。
  • 恩洗万方春:恩泽如同春天的洗涤,使万物复苏。
  • 舟檝随南斗:船只随着南斗星的方向移动。
  • 衣冠拱北辰:衣冠楚楚的人们向北辰星致敬。
  • 岭南并岭北:指岭南和岭北地区。
  • 多少望归人:有多少盼望归家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国家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所作,通过描绘鼓声、船只、衣冠等意象,表达了对国家恩泽的感激和对归乡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恩泽的感激和对归乡的深切期盼。首两句以鼓声和水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宏大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祭祀和国家恩泽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庄严和恩泽的广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岭南岭北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击鼓填街道:通过鼓声的响亮,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
  • 传声过水滨:声音的传播,增加了诗的广阔感。
  • 国严三岁祀:描绘国家祭祀的庄严,体现了国家的尊严。
  • 恩洗万方春:用春天的洗涤比喻国家的恩泽,形象生动。
  • 舟檝随南斗:船只随星移动,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衣冠拱北辰:衣冠之人向星致敬,展现了人们的敬仰。
  • 岭南并岭北:地域的广阔,增加了诗的宏大感。
  • 多少望归人:表达了人们对归乡的深切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恩洗万方春”中的“恩洗”比喻国家的恩泽。
  • 拟人:如“衣冠拱北辰”中的“拱”赋予了衣冠之人以动作。
  • 对仗:如“舟檝随南斗,衣冠拱北辰”中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祭祀和恩泽的描绘,以及对归乡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感激和对家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鼓声:庄严的氛围。
  • 水声:广阔的背景。
  • 祭祀:国家的尊严。
  • 恩泽:春天的洗涤。
  • 南斗星:神秘的方向。
  • 北辰星:敬仰的对象。
  • 岭南岭北:广阔的地域。
  • 望归人:深切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击鼓填街道”形容的是什么? A. 鼓声响亮 B. 街道热闹 C. 鼓声传遍 D. 街道安静
  2. “恩洗万方春”中的“恩洗”比喻什么? A. 春天的洗涤 B. 国家的恩泽 C. 万物的复苏 D. 春天的到来
  3. “衣冠拱北辰”中的“拱”是什么意思? A. 拱手 B. 拱桥 C. 拱门 D. 拱形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宣赦》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张舜民的诗更加注重对国家恩泽的感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舜民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