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逆水乘风上,蒲帆满挂樯。
日行知几里,江渺不分疆。
宿浦随潮入,逢人问路长。
临川十万户,勤劳执壶浆。
白话文翻译:
在逆流中乘风扬帆,轻舟的帆满满地挂在桅杆上。
太阳照耀下,不知行了多少里,江水辽阔如无边界。
到达港口随着潮水进来,遇到人就问路有多长。
临川有十万户人家,勤劳的人们正提着水壶忙碌。
注释:
- 逆水:指逆流而上,行船时与水流相反。
- 蒲帆:蒲草做成的帆,形容轻便的帆船。
- 樯:即桅杆。
- 江渺:江水广阔迷茫,难以分辨方向。
- 宿浦:停靠的港口。
- 执壶浆:提着水壶,浆指水,象征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忙碌。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提及的“临川”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临川王”联系,指代此地人杰地灵之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溪,南宋诗人,因其古文和诗词俱佳而闻名于世。他的诗风融合了传统与现实,常以简练的语言描绘生活、自然和社会。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梅尧臣送友人赴抚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江河水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交通与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本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江河水乡图景。首句“逆水乘风上,蒲帆满挂樯”开篇即以强烈的动感吸引读者,展示了航行的艰辛与勇气。接下来的“日行知几里,江渺不分疆”则放眼辽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感慨,时间与空间在这里交织,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感。
中间的“宿浦随潮入,逢人问路长”描绘了旅途中的相遇与交流,具有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方向和归属的渴望。最后一句“临川十万户,勤劳执壶浆”则将目光聚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朴实,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江河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反映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逆水乘风上”:在逆流中借助风力向上航行,表现了勇气与决心。
- “蒲帆满挂樯”:描述了船帆鼓起的场景,象征着前进的动力。
- “日行知几里”:对航行距离的思考,暗示了不确定性。
- “江渺不分疆”:江水浩渺,令人迷失方向,表现自然的辽阔。
- “宿浦随潮入”:到达港口,随着潮水的变化而入港。
- “逢人问路长”:与人交谈,询问路途的长度,体现亲切和人情味。
- “临川十万户”:描绘了临川的繁华,人口众多。
- “勤劳执壶浆”:人们忙于生活,象征着辛勤与劳动的美德。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蒲帆满挂樯”中的“蒲帆”象征轻快),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旅途中自然的壮丽与人间的辛勤,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蒲帆:象征航行与自由。
- 江渺:象征广阔与未知。
- 宿浦:象征归宿与安宁。
- 勤劳: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竹子
B. 蒲草
C. 麻布 -
“江渺不分疆”中的“渺”意指什么? A. 明亮
B. 广大
C. 渺小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忙碌
C. 安逸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行路难》 李白
- 《题临安邸》 林升
-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旅途与自然,但更侧重于感叹与个人心境。
- 《行路难》:强调艰难困苦与追求理想的精神,与本诗的乐观氛围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学习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