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白话文翻译:
这美丽的庭院我无法到达,风中飘荡着多种不同的色彩。那如霞般的衣服无需缝制,云彩编织的锦绣也不需要织造。
注释:
- 殊庭:特别的庭院,这里指的是仙境或理想中的境地。
- 不可及:无法到达,形容其美好和遥不可及。
- 风熛:熛,指风吹动的样子,风吹动后色彩斑斓的状态。
- 异色:多样的颜色,这里形容风中不同的色彩。
- 霞衣:如霞光般的衣物,形容美丽、轻盈的衣服。
- 云锦:用云彩织成的华美锦缎,象征美丽与富贵。
- 不待缝:无需缝制,意味着其完美无瑕。
- 不须织:不需要织造,强调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仙境、霞衣、云锦等意象常常出现,代表着超脱尘世的美好状态和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南海。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典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六朝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寄情于山水与理想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沈约通过这种诗歌表达对超然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 其二》是沈约的一首典型诗作,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敏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不可及的美丽庭院和风中飘动的异色,表达出一种对仙境的憧憬。诗的开头以“殊庭不可及”点明了诗人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境地,仿佛超越了现实的束缚。接着,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风中多样的色彩,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多姿。
“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这两句更是传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了自然之美的自然而然,仿佛不需要人类的手工去点缀。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类造物的淡然态度,表现出诗人超然的精神追求。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诉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令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沈约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人们对美好与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殊庭不可及:开篇即表明诗人所向往的境地是遥不可及的,突出其理想化的特质。
- 风熛多异色: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通过风的作用,展现出多彩的自然景色,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 霞衣不待缝:用霞光的美丽比喻衣服,表明其美丽自然,暗指一种理想状态。
- 云锦不须织:云锦象征着华美的事物,强调了这种美丽无需人工干预,体现自然的神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服比作霞光,云锦比作云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的事物。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称,形成一种韵律美。
- 拟人:赋予风以多样的色彩,使自然界充满生机。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殊庭:象征理想的世界,超越尘世的追求。
- 风熛:展现自然的动态美,象征生命的活力。
- 霞衣:象征轻盈、美丽的生活状态。
- 云锦:象征华美与富贵,暗示着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殊庭”指的是: A. 普通的庭院
B. 特殊的庭院
C. 破旧的庭院
D. 无法到达的地方 -
“霞衣不待缝”的意思是: A. 霞衣需要缝制
B. 霞衣无需缝制
C. 霞衣很复杂
D. 霞衣不美 -
诗中强调的主题是: A. 现实的困境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
- 《庐山谣》(李白):展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沈约的诗相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沈约则更加注重自然的描绘和理想境界的展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沈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