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下芙蓉》

时间: 2025-02-04 15:40:05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

江南花向殿前生。

广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阙下芙蓉
作者: 包何 〔唐代〕

一人理国致升平,
万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
江南花向殿前生。
广云垂荫开难落,
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宴处,
歌工欲奏采莲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位统治者治理国家使得社会安定,万物都呈现祥和,助力国家的兴盛。天上的银河从宫阙下流过,江南的花朵在殿前绽放。浓密的云彩垂下荫蔽,难以掉落;清澈的露珠如珠子般饱满而不倾泻。更在欢乐的宴会之中,歌手们正准备奏出采莲的乐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宫殿的门楼。
  • 升平:指国家安定繁荣的状态。
  • 呈祥:表现出吉祥的迹象。
  • 湛露:清澈的露水。
  • 采莲声:指采莲的歌声。

典故解析

  • “天上河”:指银河,象征着天上的美好事物。
  • “江南花”:江南地区以花卉繁盛著称,象征着富饶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何,唐代诗人,生平情况不详,所作诗词多表现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国家治理安定、繁荣昌盛的时代,作者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赞美。

诗歌鉴赏

《阙下芙蓉》表现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气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图景。首联“一人理国致升平”,开篇即设定了诗的主题,强调了统治者的作用。接下来的“万物呈祥助圣明”则进一步阐释了在良好的治理下,万物生机勃勃,呈现出吉祥的景象。诗中的“天上河从阙下过”与“江南花向殿前生”的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美丽的意境。

而“广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则通过对云与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丰盈的氛围,象征着国家的富饶与安宁。最后以“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结束,描绘了欢乐的宴会场景,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使整首诗既有政治理想的寄托,也有生活美好的展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人理国致升平:强调治国者的才能与作用。
  • 万物呈祥助圣明:在良好的治理下,万物和谐,共同助力国家的繁荣。
  • 天上河从阙下过:用银河的流动象征着高远与美好。
  • 江南花向殿前生:江南的花朵绽放,象征着繁荣与美丽。
  • 广云垂荫开难落:云彩浓密如荫,象征着国家的庇护与安稳。
  • 湛露为珠满不倾:露珠晶莹剔透,象征着丰盈与美好。
  • 更对乐悬张宴处:宴会的欢愉气氛,增添生活的色彩。
  • 歌工欲奏采莲声:乐师准备演奏,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湛露为珠”形象生动。
  • 对仗:如“广云垂荫”和“湛露为珠”,展现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理想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权威与治理。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象征着流动与生命。
  • :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 :象征着纯洁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阙”指的是什么?
    A. 门楼
    B. 河流
    C. 花朵
    D. 露水

  2. 诗中“万物呈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国家不安
    B. 国家繁荣
    C. 自然灾害
    D. 人民贫困

  3. “广云垂荫开难落”中的“开”字的意思是?
    A. 打开
    B. 开花
    C. 开放
    D. 开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此诗相比,虽同为描写自然的诗作,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阙下芙蓉》则更强调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