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时间: 2025-01-27 03:1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郎官休浣怜迟日,
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
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珠履,
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
莺声不散柳含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东郊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写道,郎官(即官员)在春日的阳光下懒于浣洗衣物,老农则因春天的到来而欢喜。几处折花的地方让梦中的蝴蝶惊飞,几家留下的树叶则在等待蚕的入眠。藤蔓垂下,恰似地面上环绕的珠履,泉水涌出,湿润了阶梯,像绿色的铜钱。待到闭关去朝见君主时,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柳树也似乎含着烟雾,令人陶醉。
注释:
- 郎官:指朝廷官员,后这里隐喻官场生活。
- 浣:洗涤。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折花:采花,暗示春日的美好。
- 留叶:留住树叶,意指等待蚕的生长。
- 藤垂:藤蔓下垂,形态优美。
- 珠履:形容用珠子装饰的鞋子。
- 侵阶:侵入台阶,指泉水流动的景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声不散柳含烟”可能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喜爱有关,春天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常常被用来象征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何,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日的某个闲暇时刻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东郊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开头两句描绘了官员与乡村老人对春日的不同态度,前者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美景,后者则因春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折花、留叶等细节,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乡村的恬淡生活。诗中使用的“藤垂宛地”和“泉迸侵阶”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了一种舒适惬意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通过莺声与柳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却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对比官员与乡村老人,前者因繁忙而无暇享受春日,后者因春天而欢喜。
- 第三、四句:通过折花与留叶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期待。
- 第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藤蔓和泉水的形象生动。
- 第七、八句:表达了闭关朝谒的情景,同时留有对春天的眷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履”形容优雅的鞋子。
- 拟人:如“莺声不散”,让声音具有人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比。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生命力。
- 蝶:象征自由与幸福。
- 藤:象征自然的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滋养。
- 莺: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机。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郎官”指的是:
- A. 乡村老人
- B. 朝廷官员
- C. 农夫
- 诗中“藤垂宛地”意指:
- A. 藤蔓的优美
- B. 藤蔓的枯萎
- C. 藤蔓的高耸
- 诗中提到的“郎官”指的是: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 包何的《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包何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乡村的生活,而王维则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