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
(作者:包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描绘了南行的旅途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手持霜简,意指传递官方文书,心中却想着夏季的青苗。回雁传书的希望与夜晚猿鸣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因朋友出使边疆,才使得一切事物都汇聚到自己的庭院。
注释:
- 侍御:古代官名,指负责皇帝日常事务的官员。
- 霜简:霜冻的简册,象征着官方文书。这里暗示着诗人的使命。
- 青苗:指春夏时节生长的禾苗,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回雁:指归来的大雁,古时常用作书信的象征。
- 愁猿:指夜晚猿猴的哀鸣,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包何,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包何送别友人韦侍御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写作技法上运用了清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诗的开头“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引出诗人对友人出行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朝廷的关系。手握霜简,诗人代表官方,心中却惦记着正值生长季节的青苗,展现出一种对故乡的牵挂与责任感的冲突。
后半部分“回雁书应报,愁猿夜屡听”,则通过寄托与孤独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回雁象征着信息的传递,愁猿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友谊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远从王事”:指诗人因公事而远行,既有近的王事,也有远的使命。
- “南行处处经”:诗人南行,途经各地,暗示了出行的艰辛与多样。
- “手持霜简白”:手中拿着寒冷的文书,象征着官方的使命和责任。
- “心在夏苗青”:心中思念的是故乡的青苗,生机盎然,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
- “回雁书应报”:通过归来的大雁传递信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愁猿夜屡听”:夜晚传来的猿鸣声,象征着孤独与忧愁。
- “因君使绝域”:因友人出使边疆,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 “方物尽来庭”:万物归于故乡,表达了归属感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霜简比喻官方使命,青苗比喻生机与希望。
- 拟人:愁猿的哀鸣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孤独更加鲜明。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们在世俗责任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霜简:象征着官方事务和责任。
- 青苗:象征着生机、希望与故乡的牵挂。
- 回雁:象征着信息的传递与思念。
- 愁猿: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简”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官方事务
- C. 孤独
- D. 情感
-
诗中“回雁”代表什么?
- A. 归乡
- B. 书信的传递
- C. 思念
- D. 旅行
-
诗中的“愁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本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前者更多展现了豪放的情感,而本诗则细腻地描绘了思乡与责任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