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时间: 2024-09-19 21:37:24

空山无伴木无枝,鸟雀啾啾虎豹饥。

独荷长镵衣短后,五更风雪葬要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 陈继儒 〔明代〕 空山无伴木无枝,鸟雀啾啾虎豹饥。 独荷长镵衣短后,五更风雪葬要离。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没有同伴,树木也没有枝条,鸟雀的叫声和虎豹的饥饿声交织在一起。独自背着长镵,穿着短后的衣服,在五更时分的风雪中埋葬了要离。

注释:

  • 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
  • 无伴:没有同伴。
  • 木无枝:树木没有枝条,形容荒凉。
  • 啾啾:鸟叫声。
  • 虎豹饥:虎豹因为饥饿而发出声音。
  • 独荷长镵:独自背着长镵,长镵是一种农具。
  • 衣短后:穿着短后的衣服,形容简朴。
  • 五更:古代计时法,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 葬要离:埋葬了要离,要离是一个人名,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诗见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世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山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空山”、“无伴”、“木无枝”等意象,都体现了诗人对孤独和荒凉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景象。首句“空山无伴木无枝”,通过“空山”和“无伴”两个词,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荒凉。次句“鸟雀啾啾虎豹饥”,以鸟雀的叫声和虎豹的饥饿声,增强了山中的寂静和荒凉感。后两句“独荷长镵衣短后,五更风雪葬要离”,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风雪中的孤独和凄凉,以及对死亡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山无伴木无枝”:空旷的山中没有同伴,树木也没有枝条,形容荒凉。
  2. “鸟雀啾啾虎豹饥”:鸟雀的叫声和虎豹的饥饿声交织在一起,增强了山中的寂静和荒凉感。
  3. “独荷长镵衣短后”:独自背着长镵,穿着短后的衣服,形容简朴。
  4. “五更风雪葬要离”:在五更时分的风雪中埋葬了要离,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鸟雀啾啾虎豹饥”中的“啾啾”和“饥”都是拟人手法,赋予鸟雀和虎豹以人的情感。
  • 对比:“空山无伴木无枝”与“鸟雀啾啾虎豹饥”形成对比,突出了山中的荒凉和寂静。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荒凉。通过描绘山中的空旷和寂静,以及诗人独自在风雪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孤独和荒凉。
  • 无伴:强调孤独。
  • 木无枝:形容荒凉。
  • 鸟雀啾啾:增强寂静感。
  • 虎豹饥:增加荒凉感。
  • 独荷长镵:体现简朴。
  • 五更风雪:营造凄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空山”象征什么? A. 孤独和荒凉 B. 热闹和繁华 C. 平静和安宁 D. 神秘和幽深

  2. “鸟雀啾啾虎豹饥”中的“啾啾”和“饥”分别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和拟人 B. 拟人和比喻 C. 拟人和拟人 D. 比喻和比喻

  3. 诗中的“要离”可能指什么? A. 诗人自己 B. 一个朋友 C. 一个敌人 D. 一个陌生人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陈继儒的《山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陈继儒的诗更注重表达孤独和荒凉,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陈继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