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毕钵山图 陈继儒 〔明代〕 毕钵罗峰迥入霄,不通猿鸟不通樵。 横空独木如飞栈,半月仙人一换桥。
白话文翻译:
毕钵罗峰高耸入云霄,既无猿猴也无樵夫通行。 横跨空中的独木如同飞栈,半月一次,仙人会更换桥梁。
注释:
字词注释:
- 毕钵罗峰:指毕钵山,佛教圣地之一,位于今印度。
- 迥入霄:高耸入云。
- 不通猿鸟:形容山峰极高,连猿猴和鸟类都无法通行。
- 不通樵:樵夫无法到达。
- 横空独木:横跨在空中的独木桥。
- 飞栈:形容独木桥如同飞栈一般险峻。
- 半月仙人一换桥:传说中仙人每半月会更换一次桥梁。
典故解析:
- 毕钵罗峰:佛教典故,相传为佛陀修行之地。
- 仙人换桥:神话传说中,仙人会定期更换桥梁,以保持其神秘和险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其诗文清新脱俗,书画亦有较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一幅毕钵山的神秘图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想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阅读或观赏毕钵山图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圣地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神秘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毕钵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的山峰图景。首句“毕钵罗峰迥入霄”,直接点明了山峰的高耸,而“不通猿鸟不通樵”则进一步强化了山峰的险峻和不可攀登。后两句“横空独木如飞栈,半月仙人一换桥”,则通过想象中的仙人换桥,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诗中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使得毕钵山显得既真实又超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神秘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毕钵罗峰迥入霄”,通过“迥入霄”形容山峰的高耸,直接展现了山峰的雄伟。
- 次句“不通猿鸟不通樵”,用“不通”重复强调山峰的险峻,连猿猴和樵夫都无法通行,进一步强化了山峰的不可攀登。
- 第三句“横空独木如飞栈”,通过“横空独木”和“如飞栈”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间的险峻桥梁。
- 末句“半月仙人一换桥”,通过“半月”和“仙人一换桥”的想象,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修辞手法:
- 夸张:如“迥入霄”和“不通猿鸟不通樵”,夸张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和险峻。
- 比喻:如“横空独木如飞栈”,将独木桥比喻为飞栈,形象地描绘了桥梁的险峻。
- 想象:如“半月仙人一换桥”,通过想象中的仙人换桥,增添了神秘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毕钵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神秘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圣地和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毕钵罗峰: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佛教圣地和神秘。
- 横空独木:险峻的桥梁,象征着挑战和冒险。
- 仙人换桥:神秘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毕钵罗峰”指的是什么? A. 佛教圣地 B. 道教圣地 C. 儒家圣地 D. 伊斯兰圣地
-
诗中“不通猿鸟不通樵”表达了什么? A. 山峰的美丽 B. 山峰的险峻 C. 山峰的宁静 D. 山峰的神秘
-
诗中“横空独木如飞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对仗
-
诗中“半月仙人一换桥”表达了什么? A. 桥梁的坚固 B. 桥梁的险峻 C. 桥梁的神秘 D. 桥梁的美丽
答案: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与本诗中的高耸山峰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美丽,与本诗中的神秘山峰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本诗:两者都描绘了山峰的壮丽,但李白诗中更多表现了瀑布的动态美,而本诗则更多表现了山峰的静态美和神秘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陈继儒诗集》:收录了陈继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对古代山水诗进行了深入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本诗。